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名水軍將領,率領千餘人的船隊、大約十幾條船就夠了,沿著海岸繼續往東北探索,儘量能航行多遠就航行多遠。直到探索出扶桑的長度、確認其是否是一個島嶼。”
甘寧和周瑜面面相覷看了一眼,甘寧不太在乎地理,一時沒想明白難點所在,周瑜卻很快意識到問題,立刻請示道:
“丞相,那若是扶桑並非一個長島、而是另一片不亞於中原面積、但又蠻荒的巨洲呢?沿著海岸繼續往東北航行,屬下等自然敢接令。但如果一直找不到盡頭,航行到何處為止、才允許調頭呢?還請丞相明示。”
周瑜長了個心眼,他也怕李素讓他無止盡地航行,萬一一直往世界盡頭去呢?
就算貼岸航行沒危險,總會到越北越寒冷的地方,最後估計就是冰天雪地,連食物補給都弄不到,不回頭就只有凍死餓死。
所以,總得讓上司劃下道來,到底走多遠沒看到盡頭就能折返。
李素不能直接預演未知世界,那樣會穿幫,所以他只能選擇先花點時間,給周瑜和甘寧科普一點基礎常識和信心——主要是先給周瑜掃盲,甘寧算捎帶的。
因為李素知道,以周瑜的智商,還有可能理解,甘寧就得等別人理解並執行後,他不管是否理解再往下莽。
李素就從“為什麼在海上看到來船,是先看到桅杆、後看到船身。為什麼船體瞭望臺越高,可以看得越遠”這些航海家們都能夠理解、並且深有同感的點切入,
然後慢慢把他這些年教諸葛亮“為什麼地球是圓的”這些理論知識,結合實踐慢慢鋪開。過程中,李素還結合了一些諸葛亮主筆整理的書面教材。
誰讓李素自己懶,也不擅長用文言文寫理科教材呢。所以前些年他教導諸葛亮的時候,他自己都是口述,但沒有形成文字教材。還是諸葛亮這個被教的物件,自己把課堂筆記整理下來,形成的教材。
現在李素要轉授給其他人,就非常方便了,直接拿來就用。
頗有幾分“孔子拿著已經成文的《論語》教課”的詭異感。
李素把基礎知識鋪墊完之後,最終跟周瑜灌輸:
“……所以,大地周遭只有八萬裡,天下不存在什麼大地之廣無窮無盡的說法。只要你們一直往東北航行——當然,到了極北之後,哪怕不轉向,也會自然而然變成向南,所謂極北而南——航行八萬裡後,最終還是會回到原點。
當然,如今的海船不可能不補給淡水飲食就航行八萬裡,就算裝足夠多的物資,船怕是也撐不住,得修補,所以也不會真讓你航行那麼遠。
只要你們肯義無反顧往東北方繼續遠航半個冬天的時間,估計到了臘月之前,西南風和西南而來的洋流肯定會越來越弱。
這一點,跟中原也是相似的嘛,公瑾你應該很容易理解吧。無非中原春夏是東南風,秋冬是西北風,這兒成了西南風和東北風。
等到洋流風向都被寒潮、寒流徹底控制時,你就是想繼續往東北而去,怕是也難以行進,到時候再折返就是。
不過最好是看看在此之前,能不能找到扶桑列島最東北端的盡頭在哪兒。如果找到了,那就環列島一週,爭取從扶桑列島朝著鯨海的那一側返航,也好多發掘探索更多蠻夷的狀況。”
李素口中的鯨海就是曰本海,他這次要求的航路,就等於是爭取至少環繞曰本列島一週。
如果周瑜能航行得更遠,比如發現庫頁島或者是順著千葉群島發現勘察加,那李素也樂見其成,就當是意外之喜了。
李素的這番教誨,恰好命中了周瑜自以為得意的地方——周瑜算是如今華夏大地上,最擅長使用季風的那一批將領了。
歷史上他能火燒赤壁,這一世他也依然在當初江東之戰的最後階段,試圖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