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知天命之年,自當知天命,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儀表更加拉風。

明明是大夏天,卻要穿一個銀狐皮裘、貂皮風帽,獵獵當風,

可惜身邊沒有油畫畫師,否則李素好歹得讓人整幾張,爭取成為比原本歷史上《拿破崙穿越聖伯納德隘口》更有名的世界名畫。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李素提前讓甘寧等人算好時間,提前喊醒他,看了太平洋日出。

黎明的雲層,比白晝更加濃厚一些,倒是沒能清晰捕捉到太陽躍出太平洋的精彩瞬間,只是看到東邊海天線上,紅橙的霞光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暈染開來,染紅了小半邊天際。

谷/span甘寧如今已經和周瑜一樣,是相信了李素諸葛亮那套“大地是個球,周長八萬裡”的學說的。

在富士山上看了太平洋日出的壯麗盛景後,他心中莫名悸動:登高一千丈,遠眺三百里,週而復始,不知這無盡之洋是不是真的能遠航四五萬裡後、回到西域的極西之地?

畢竟,如今的漢朝人,眼界開闊程度,不是歷史同期可比的。

李素十年前,跟關羽、馬超、諸葛亮、徐庶、幾人,經營西域,開拓商路、搞翻譯運動。此後安息人和羅馬人的工匠、學者、書籍往來絡繹不絕。

甘寧坐的新海船,都有吸收羅馬工匠造地中海海船的部分有用經驗,對於海軍將領而言,羅馬的存在是實實在在的。

大家都知道,西域在萬里之外,再西數千裡至萬里便是安息人,安息人再往西萬里便是羅馬。

從大漢最東到羅馬最西,當有三萬裡,如此,諸葛使君算環宇周遭八萬裡,豈不是眼前這無盡之海,剛好就是五萬裡寬?

甘寧和周瑜這些東方世界被地球論開化的海軍將領,想法果然跟後世的哥倫布差不多,只是反其道而行之了,他們也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美洲,但他們想的是“一直往東,就能從西邊回來”。

只可惜,這個時代的羅馬帝國並沒有什麼值得漢人“為西而東”探索的珍貴貿易物資,

中間的安息人,也沒有能力武力阻斷商路,扮演不了原本歷史上後來奧斯曼人的地緣政治角色。

所以,就算甘寧和周瑜心中有了這個想法,也暫時還沒動力往東航行五萬裡,他們只對發現新的物產和土地感興趣。

而站在中原王朝的角度來看,自然地理探索往北走肯定比往南走有前途,因為華夏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在這一段,本來就是北寬南窄的。

往東北方去,至少明知有陸地,無非是西伯利亞一直到勘察加、楚科奇的土地都是冰天雪地莽莽森林,沒有開發價值。

而往南方去,越往南大陸越往西側收縮,東南方向漢人只知無盡之海中有不少島嶼,卻不知道有大陸。要想穿過太平洋發現美洲,走北太平洋顯然是機率更高的航路。

……

富士山之行結束後,李素沿著原本後世上杉謙信的老路,順利到了越山縣。

年初的時候,後世的新瀉平原這一帶還都是沼澤,幾乎沒有農田墾荒。但這次六月份再來,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

周瑜發了瘋一樣催督當地扶桑人組織種田,還有就是瘋狂捕獲當地的蝦夷蠻子為奴,

哪怕已經錯過了春耕,種不了稻米和普通小麥這些糧食,好歹也催種點蘿蔔、芋頭、韭菜、大蔥,還有就是甘寧去年帶回來的、秋天才能下種的黑麥。

原因無他,佐渡島發現金礦跡象後,需要大量的勞工開礦,但佐渡島上本身太過荒蕪,也沒有灌溉之利,沒法大規模農業生產,周瑜也不可能以後常年從金澤、新洛運糧食過來給這兒的礦工,肯定要爭取糧食儘量本土化生產。

佐渡島對岸的新瀉沼澤平原,就成了第一首選。沼澤地區只要疏浚堆填、是很容易造出肥沃的農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

大王你聽我說

南齊小王爺

山河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