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大漢不能只有十五個州,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論時,就已經有足夠多的人提出了。
張松、王累、桓階這些幕僚紛紛表示了自己的不理解,乃至提出了折衷的意見:
“丞相為何念念不忘在這些遠處東海之東的蠻荒僻壤、另設州郡?雖然陛下信任丞相,但也要給出足夠理由才好。否則恐怕假以時日,還是會被朝中新晉大臣暗中攻訐吶。
這些地方孤懸海外,離中原太遠,就算陛下與丞相君臣相得,難保百年之後不會有後世子孫趁中原不穩自行割據。為長遠計,還是不開拓的好。”
李素對於這些意見,還真沒法立刻回應。
畢竟他知道張松這些人說的,都是確有道理的。
即使站在穿越者的角度,覺得這些地方後來會有威脅,但不得不承認,這些東邊的鄰居最初能發達起來,就是靠著跟中原學習,只是最後別人改了新的師傅,脫亞入歐了。
暫時的征服容易,但一旦把文明傳過去之後,產業上卻沒能形成新領地與中原的互通有無、自行造血能力,那幾個朝代之後,就是在自樹敵手。
說句難聽的,舉個最極端的例子,如果李素有生之年,能抵達美洲。那他對美洲的態度,肯定也只能停留在物種交換的程度。
把有價值的物種種子、幼崽帶回來種植、飼養就好,但對美洲殖民在如今這個時代肯定是沒有價值的。
你做得再好,幾百年之後呢?無非是相當於培養出一個新的米國,最多無非是一個血統上不是白人主導、而是以黃種人為統治階級的黃色米國。
道理就跟歷史上千年後英國人培養出的米國那樣,無非換一個移民新主的膚色而已。
李素靜下來之後,覺得自己必須捋一捋給劉備的勸說藉口。
他自己內心當然知道,征服曰本短期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尋找金銀銅礦。
(注:曰本不僅有佐渡金山、石見銀山,銅礦也很多的,有別字銅山和足尾銅山。只不過古代跨海運銅成本比較高,中原早期的航海技術不行,所以銅看不上眼。
曰本的地質條件和智利其實差不多,都是大洲大洋板塊邊緣的火山擠壓隆起,這樣的地方金銀銅所有重金屬都豐富。
但曰本人因為細水長流開採了一千多年,所以到當代明顯不如智利了。在江戶幕府統一曰本的早期,也就是16XX年,曰本的銅礦出口也佔到過世界第一,但只維持了不到一個世紀)
如果假以時日,花個幾十年移民開採,中原肯定會對當地形成重視,好好建立統治。甚至朝廷中樞會為此建設一支常備海軍,以形成威懾,免得當地地方權貴仗著孤懸海外、而覺得自己有希望獨立。
當然,如果只是單方面的“經濟掠奪”,壓榨礦產資源,那麼被移民過去的百姓肯定也會不甘心。所以這個過程中,也要想辦法形成經濟上的互利。
畢竟在李素這套設想下,以後在曰本列島定居的也都是移民過去的漢人後裔,那就是真的同文同種了,不是“被殖民壓迫的異族物件”,肯定要考慮他們的民生,不能跟歷史上英國人對米國人那樣。
長遠來看,如果不搞礦產資源掠奪這種不可再生、不可持續的行當,那就只有把曰本多山的環境,改造成一個種植梯田、山林經濟作物、以及進口醃製海產品的州。
然後利用中原平原耕地更多的比較優勢,用中原的糧食,換取山林和梯田作物、醃魚幹。這就逼得李素得進一步改良造船技術、降低海運成本,否則連糧食貿易都海運的話,肯定是會鉅額虧本的。
至於賣醃魚,這一點倒也沒什麼問題,因為歷史上,進入航海時代之前的英國,就是這麼立國、透過賣鱈魚鮭魚,從歐洲大陸賺取金銀硬通貨的。還有就是拿著巴斯漁船捕鯨販賣鯨鬚鯨油鯨肉。
曰本的地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