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章 收下四個國家作為外交利息(六千字大章),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茫然,其他方面極度虛弱、隱患重重。

想收手又怕丟臉,怕威望掃地後立刻各方立刻看穿他的虛弱、從而引爆反噬。

楊修的到來,也就恰好投其所好了。

……

這天,大約是入冬後不久,218年10月底,波斯高原上已經下起了大雪,把草原都覆蓋了,凍死了相當一批牲畜。

好在阿爾達班五世的鐵甲騎兵遠征在外、駐紮在泰西封城外。那是兩河流域,比高原地區溫暖一些,戰馬還能找到點草料吃,雖然也都是幹黃的枯草。

一大早,他最信任的廷臣之一、也是他的表妹夫跋帝,突然神色緊張地進了御帳,給他帶來了一條斥候回報的軍情。

跋帝是一個生於敘利亞的希臘血統貴族,娶了阿爾達班五世的遠房表妹滿豔。

跋帝和滿豔所生的兒子摩尼今年才四歲,也就是原本歷史上後來改良了波斯地區傳統瑣羅亞斯德教、創造出摩尼教的那個人。

此刻,跋帝開門見山奏道:“陛下,昨晚有後方北海(裡海)呼羅珊部的信使來報,說是有一支數千人規模的騎兵部隊進入國境,日行百餘里。

他們自稱是漢朝國史,聽聞我國與羅馬人近年來連續資助對方內部的叛徒,故而前來調停、希望拜會陛下、勸說各方罷兵言和,並且盟誓承諾以後都不再支援對方內部叛匪。

內附呼羅珊部不敢阻攔,只好先派人快馬請示陛下,當如何處置?若是再不攔截,以漢使的行進速度,最多五六日後就可以抵達泰西封軍前了。”

從裡海南岸的土庫曼和伊朗交界處、要抵達兩河流域後世伊拉克的巴格達地區,五天當然是走不到的。

但因為呼羅珊人派出斥候報訊時、這些斥候本身趕到泰西封都花了好多天了。

所以這裡說的“再有五天”,只是指楊修的行進速度比帕提亞人的“六百里加急”再慢五天,是時間差而非絕對時間。

阿爾達班聞報,第一反應自然是擔心自己的軍事安全:“漢人怎敢帶兵深入我帕提亞國境?使團需要帶數千騎兵麼?可知道這些騎兵戰力、裝備如何?”

他自己傾國之力才兩萬多鐵騎,剩下都是輕騎。這也算是這個時代最強遊牧騎兵強國的底蘊了。

要是漢人的單兵戰鬥力也不弱的話,這支力量萬一傾斜到幫助羅馬人的那一側天平上,也不容小覷了。

跋帝立刻如實回稟:“據呼羅珊部探查,這些漢人果然學了我帕提亞的鐵甲騎兵之利,不過因為是跋涉數千裡而來,馬匹不堪負重,所以只有不到一千人裝備了鐵甲,其餘都是皮甲弓騎。人數約在三千人,所帶馬匹近萬,還有數百輛漢人那種獨特的船型大車。”

跋帝提到的船型大車,當然就是當年李素諸葛亮造的“西部大篷車”了,既可以當車用也可以涉水過河,運載量還比較巨大,需要至少六到八頭牲口拉動。

帕提亞人和貴霜人最近也有隨著技術擴散,慢慢開始造這種大篷車,以改善後勤、和降低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運輸成本。

不過他們造出來的大篷車只是形似,具體技術細節上還是遠不如漢人的做工,運輸省力效率和耐用性方面也都有差距,就跟90年代的合資車和原裝車區別差不多。

遊牧帝國的工業技術,怎麼可能跟大漢相比嘛。

看漢人這架勢,阿爾達班倒是覺得漢人應該是來談判的,不至於搞武力威脅,稍稍鬆了口氣之後,靜下心來仔細盤算,他很快就意識到這事兒對他沒壞處。

他現在本來就是外強中乾,有個臺階下有什麼不好?

於是乎,機緣湊巧之下,這荒誕的一幕還真就實現了——漢使帶了區區三千騎兵,遠涉五千裡而來談判,居然就成了決定這個局面平衡的關鍵一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