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7章 男女組合雙打,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庶也知道諸葛亮的厲害,所以絲毫不敢因為年齡白長七八歲就輕視對方的意見,認認真真聽他們說完。
諸葛亮也不客氣,首先就指出徐庶對這片“水車工業區”的整體規劃佈局就有問題。
諸葛亮指著河堤兩旁、上游水流坡度相對陡峭處的幾座水車,說道:“元直兄,你看,上游水流最湍急、受水位下降影響也最大的那些車位,你都安排給紡紗用水車。
而下游多餘出來那些車位,相對平緩、衝力小、但受水位下降影響也小、你才留給磨坊和鍛錘工場,這就是對水力的一種浪費。
繅絲紡紗需要的水車推力並不大,追求的是出力穩、持續時間長。相比之下,磨面和鍛鐵需要的是出力大,但需求的加工量未必多,可閒置的季節也長一些。你這樣的排列,還怎麼充分利用水能?趁著現在水車裡面的紡機還沒都裝上去,改還來得及。”
徐庶一聽,倒也有幾分道理,不過只是這種程度的指出,他還是能反駁的:“這西涼之地,也沒發現有什麼鐵礦泥炭礦,鍛鐵需求不多。
至於磨面,也就蘭州河谷產出的麥子會運來磨,沒有多少分量。其他湟中、枹罕、河西產出的麥子,運費都不夠。我當然要優先滿足紡紗用的水車了,未來三五年內,這兒的紡紗水車數量,都不一定夠整個湟中與河西的棉花產量用。”
諸葛亮搖搖頭:“我聽大王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即使那些需求少,那也不是完全沒有,規劃的時候就該根據各個產業究竟是需要力大時短還是力小時久分開規劃區片。
這個且不多說,再說你看那些僅有的已經開工的紡紗水車,你看,整個場地堆了那麼多雜亂無章的棉貨,有皮棉有原棉,旁邊還有彈棉籽梳皮棉的工場,雜亂不堪,一旦梳皮棉環節產量高一些、紡紗環節就堆砌擁堵……”
徐庶連忙辯解:“這是一時的混亂,這不因為過去那個冬天,水車轉不動沒法紡紗麼,但去年的棉花又是秋天九月就全部收下來了,只好暫緩收購,等這邊開春有水了再紡紗。
只是各縣以及民間商旅收賣棉花沒有規律,所以堆貨混亂。等水車轉起來運作個幾個月,把冬閒積壓的待加工量都消化了,就不會這樣了。”
還別說,徐庶這種“我消化不掉就讓供應商先別給我供貨”的粗放管理模式,倒是實際結果上實現了類似後世“豐田精益生產”的“零庫存”,反正我用不掉就別給我。
但這種“零庫存”,其實是把物流環節的更多滯壓和混亂推給了更沒有組織的小生產者。站在全域性的角度來看更混亂了。李素和諸葛亮都能看到在這附近的鎮子上,已經扎堆了不少賣棉花的。
當然,這也不能怪徐庶,只能說他數學統籌能力不行,又是才第一年實施這種繁瑣的民政規劃,而且一旦忙起來就容易當局者迷。
諸葛亮搖搖頭,繼續說:“要我說,收棉的政令就該統一,比如告訴周邊各郡百姓,這兒的官營工場主要收沒有梳的原棉,至於彈棉籽的工序要不要讓百姓和棉商自行完成,你可以自己斟酌看著辦。
然後,這兒就該多造倉庫,不要怕庫存,再讓朝廷撥付一筆款項,作為多收棉花的庫存佔款——這蘭州之地,還是荒郊野外,地皮又不值錢,多造些倉庫有什麼成本?
以後大不了就把棉花屯著庫存過冬,每年七月到九月棉花分批收穫完之後,哪怕趕上枯水期也無所謂。冬天農閒,讓百姓先在官營的梳棉坊裡梳成皮棉、也正好僱傭民夫賺點梳棉的外快。
開春水量豐沛之後,再把一冬積壓的庫存拿去紡紗,井然有序,無非佔用一筆庫存款罷了,卻能便民,還解決了機器閒置時間和人力閒置時間有季節差錯位的問題——用李師的話說,這叫‘用資金的低效率換取民力的高效率’。不是我說,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