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5章 四兩撥千斤,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神,點評道:“若是真能推廣,自然是該給專利,不過,若是還需要其他人與你合作、改善,自當與其他有貢獻的人共享。我們要獎勵每一個對富民強國有貢獻的技術人員,你做出來的東西好,自然該獎勵,在你的基礎上再進步,也要獎勵。”
諸葛芷莞爾一笑:“莫非使君一眼就能看出還要如何改良?”
李素:“多的不說,紡機只帶跟繅絲機一樣多的線頭,那肯定是極大的浪費。繅絲車的作業動作是‘抽’,要帶動一個較大的繅絲輪,用力也多。紡車的作業動作‘搓繞’,只要帶動一個直徑小得多的紡錘,用力很小。
我就算看一眼,也知道你現在浪費水力極大,如果好好最佳化,帶五倍甚至十倍於繅絲車的紡錘紗錠,也是輕易可以做到的。而就算是十倍於繅絲輪的紗錠,出紗線的速度也不會超過繅絲出絲線速度的五倍,誰讓繅絲抽得快呢。
而且,這次的紡機是從繅絲機臨時改過來的,前端的水車是共用的,輸出功率大浪費用不完,也情有可原。將來如果是專門做紡機水車,可以把水輪改小一點、水車和水車之間的間距也縮短,這樣河邊就能部署更多的水車、每個水輪拖動紗錠的動力也不會浪費太多。”
這是很容易想到的,因為歷史課本上就寫過,珍妮紡紗機出現後動輒有16錠32錠的機器,後期有80錠的,眼前這才哪到哪呢。
而且水力機其實能做的比蒸汽機更大,因為水力機的動力輸出是不小的,差距只是在於水力機部署不靈活,在沒有優良水利設施、水流動能不穩定的地區沒法推廣。蜀地之所以能搞,是因為蜀地有都江堰和李素造的樂山堰。
面對李素輕描淡寫的“指責”,諸葛芷當然非常不忿了,主要是她覺得李素這點評也太輕易了,這不是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和智力成果麼?人家想了那麼久花了大半年才琢磨出來的,看了一眼一句話就指出不足,感情上也受不了。
諸葛芷畢竟是女人,女人只要你跟她講道理說她的努力不夠好,就容易炸毛,她頓時叉著腰哂笑:
“使君真是好眼力呢,一眼就看出這紡機的不足,不過可惜使君沒有細看,沒有親自實踐,你可知,我本來是有辦法把紗錠加到更多的,但為什麼不行麼?
水力繅絲車執行了三四年了,始終只能有那麼多繅輪,你以為我沒試圖再加過?把效率再提升一些?是繅絲女工本身剝繭接線頭都來不及了!哪怕配兩三個女工看一部水車繅機,兩三個女工都手忙腳亂剝繭接線頭,也只能那麼快了。
紡機也是一個道理,我現在後續搓棉接棉檢查去籽防止瑕疵,都忙不過來了。再把錠加多,到時候出現夾籽紗、斷頭紗,次品起碼比現在多好多倍,後面拿去織布的時候,遇到斷頭還要織工自己搓接,費事得多。幸好現在還是自產自銷,將來若是民間百姓也織棉布、這紗線要往外賣,還不是倒了自己的招牌!”
諸葛芷也是心裡憋著委屈,一口氣說了很多曲折,把外行人看不懂的難點都顯擺了一番。畢竟家裡的兄長也不管這些奇技淫巧,她有時候忙了幾個月改良了一點點,興奮地說給諸葛瑾聽,諸葛瑾也不懂,覺得“那不是隨便一搞就解決了麼,這點小事還來邀功請賞”。
這就讓諸葛芷很不爽,內心不知罵了多少次哥哥是大豬蹄子。也就弟弟諸葛亮要是在的話,說不定能理解她的難處和貢獻,畢竟諸葛亮比她還內行。
賣弄完之後,她也覺得心裡舒服多了:你們這些外行人,現在總算知道這裡面有多不容易了吧!就算聽不懂,至少也知道這東西應該是很厲害的。
李素也確實虛心聽了,承認諸葛芷的摸索和發現的難點很有價值,不過他很快就結合自己的基本生活常識,說道:
“棉花接絮去籽確實比生絲的剝繭接絲更復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