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8章 種田幾乎上癮,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像普通佩劍和長槍那樣破甲刺擊。所以,可以設法升級一下斬馬劍,變成劍脊更厚、但兩面開刃、頂部也更為尖銳。如此可刺可斬,又能及遠,就算遇到鐵甲騎兵也可一戰。”
李素之所以把思路往這個方向引導,也是因為他很自然就會想到唐朝人從漢朝斬馬劍思路上發展出來的“陌刀”。
歷史上陌刀隊的推進,可是“如牆而進,人馬俱碎”,而事實上,不考慮時代進步導致的鋼材質量上升的話,漢朝的斬馬劍跟唐朝的陌刀,在單側斬殺效果方面其實沒有優劣。
只是因為斬馬劍單側開刃、又要保證劍刃強度,所以哪怕劍尖部分脊背也要厚,那就沒法在尖端形成刺殺鋒銳。
如果是中間厚、左右兩側都開刃的厚脊劍,那就不用擔心尖端太脆弱折斷了,完全可以把尖端形成一個菱形截面的鋒利錐頭。陌刀相比於斬馬劍的破甲刺殺優勢,也就體現在這兒。
張裔腦補了一下,拿過兩柄斬馬劍,把劍的脊背和脊背靠在一起,臨時拼起來,果然眼前一亮:
“若是真雙側開刃,打造起來確實比普通斬馬劍更為耗時耗料。劍刃要磨礪兩側,磨礪費時多一倍,不過總的鋼料消耗倒是不用到兩倍,我估計比斬馬劍多六成就好了。劍身變寬闊之後,每一側沒必要跟單柄斬馬劍一樣厚,有三分之二厚就不會折斷了。
製造的時候,先用水錘把刃身鋼材鍛造成菱形,然後再開鋒、開刃、磨礪。能最大節約工匠人力。斬馬劍鍛好後鋼質部分重十五漢斤,鍛造時還要幾成損耗。這種新式雙刃刺砍兩用闊劍,估計鍛好後鋼質部分有二十五漢斤,士卒還要穿鐵甲,即使是如今的陷陣營精兵,也是負擔頗重,上了戰場耐力恐怕比現在還低不少。”
張裔井井有條地把賬算明白了。
二十五漢斤的金屬部分,那就是摺合後世十二斤、六公斤,加上強化後的杆子,總重大約十公斤以上。這對於雙手長兵器而言還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重量,因為雙手握持可以最大限度剋制一頭太重的槓桿負擔。若是單手兵器,遠端重六公斤,根本揮不了幾下手抖酸了。
而長柄部分之所以要加強,也是沒辦法的。因為傳統長槍的杆子只要抵住正面刺殺時的衝擊力,就算被馬撞到了,只要受力方向正,強韌的矛杆未必會折斷。而斬馬劍和陌刀是兼顧砍殺的,一旦長柄揮舞砍殺時被馬撞到刃上,橫向的扭力太大,現有的杆子肯定是扛不住的。
張裔準備後續幾個月好好琢磨一下這款精兵路線的破鐵甲長重兵,但他也很快意識到,這玩意兒太貴太沉重,肯定沒法普及,弱一些的長槍兵也使不動。
張裔嘆道:“使君所言的這個‘陌刀’美則美矣,太過刻意求全,若是能有一種比陌刀略簡輕便、但比現在的槍矛又更強一些的改良式長槍。能夠發揮陌刀的刺殺破重甲效果、捨棄砍殺破甲,則槍頭、槍桿用料都能節省很多。或許全重能減到二十漢斤以內、讓普通槍矛手都能擅長掌握。”
李素應聲說道:“那應該也容易吧,陌刀的刃部是雙刃厚脊斬馬劍形制,水錘鍛打環節是鍛造成菱形截面的。如果把刃的寬度縮短,縮到跟厚度一樣,起碼節省一半以上鐵料。
而且到時候水錘只要先把槍頭鍛造為截面正方的四稜錐。後續再讓鐵匠延展錘打,把四楞略微開刃打磨,截面修成類似十字形的四稜刃。如此槍頭強度起碼比如今的扁葉形槍頭高出數倍,戰馬全速衝撞上來也不虞槍頭折彎。而且四稜錐進氣放血效果也比如今的槍脊要好。”
漢末的長槍,主要還是扁平梭形槍頭的,進氣放血的血槽,主要靠槍刃中間微微拱起的脊來撐開傷口皮肉、讓空氣流入。有些做工考究的還會把凸脊打造成兩道,這樣兩脊之間的凹槽進氣效果更好,更不容易被肉堵住出氣孔。
但不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