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1章 派王朗去監視趙雲魯肅,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敵的州,那也是朝廷腹心所在,要是按漢中王的建議,雍州首先該設定三使。”

沒想到董承剛說到這兒,三公當中作為知兵權威的太尉楊彪出言反駁了:“車騎將軍此言差矣,雍州如何能說是無需防備邊患的內地州?郭汜在武都,與雍州安定郡的朝廷守軍隔隴山對峙。

我以為,漢中王在雍州暫時繼續設定州牧,也是為了更快更便捷地排程資源消滅郭汜這個禍國餘孽。而且北地郡、馮翊郡與河套諸胡鄰接,也未徹底掃平。從中平五年須卜骨都侯以休屠各部叛漢以來,雍州早就有邊患了,無非之前休屠各部並未真正大舉入寇。”

楊彪這番話,讓董承的反對不太站得住腳,他本來也就是強詞奪理想方設法找藉口,本來就不嚴密。

董承暗忖:“哼,你兒子當了大行令,都不來雒陽赴任,反而留在長安、或為劉備出使四方。楊彪,你這不忠之心,簡直昭然若揭!”

可惜這話是不能說出來的,說出來就徹底撕破臉了,也就只能心裡想想。

其他兩位三公沒怎麼插話,司徒趙溫就在那兒當和事佬,勸董承和楊彪。蔡邕則是全程老神在在一言不發,眼觀鼻鼻觀心,反正皇帝討論的是要不要給他女婿另外調任一個州牧,這議題他要避嫌。

劉協掃視全場,對朱儁投去鼓勵的眼神,讓朱儁最後扮演定海神針、消弭朝中分歧。

朱儁原本是不想發言的,主要是他身體不太好,已經沒了當年的雄心壯志。

歷史上的朱儁,在195年就死了,不過歷史上他的死因是“郭汜扣押百官時,朱儁性情剛烈,不甘受辱氣死”,所以現在沒有了郭汜的羞辱,他好歹還能走動。

但畢竟也是六十好幾的人了,身體本來就不好。去年下半年為了操心徹底修復雒陽皇宮的事兒,他又親自奔走、經常加班加點監督工期,深秋初冬的時候還偶感風寒了兩次,身體愈發虛弱。

劉協讓太醫給朱儁看過,當時也說不出什麼所以然來,只是讓朱儁靜養。回來後劉協私下裡問那個太醫,讓他別怕說錯話,不要諱疾忌醫。然後劉協就得知:哪怕朱儁沒有別的什麼意外,估計也就這兩年了。而且風寒和勞累讓朱儁的心肺都有一定的受損。

從現代醫學來看,那就是高血壓心臟病這些風險都在提高,還有風寒轉化的肺炎漸漸趨於慢性。當然這些細節太醫肯定是說不出來的,古代也沒這些醫學概念。

從那以後,劉協就給了朱儁唯一的特權——上朝的時候可以賜座。

此時此刻,朱儁見他不出馬就沒個結果,皇帝也給暗示了,就掙扎著要撐著身體站起來。

劉協連忙出聲,示意旁邊維持朝議秩序的宦官過去扶著:“大將軍不必起身,坐著回奏即可。”

朱儁拱了拱手,順勢重新坐好:“陛下,老臣以為,漢中王此議,於國有益。長遠來說,確能減少邊將割據。至於他先試點哪裡、後試點哪裡,並不是眼下最重要的議題。不如先做下去,效果好了,自然可以要求他在所轄數州全面推廣。

天下還有那麼多州牧戀棧不去,不肯支援這項改革呢,我們何必對漢中王苛責過多?天下大勢板蕩如此,皇室權威衰微,乃近十年戰亂,累至今日,自然也非一朝一夕可解決,陛下春秋鼎盛,何不嘉獎忠善,徐徐而為。”

最後這句話,對劉協的打動很大。

他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他才十五六歲,還有得等,找機會找藉口擠兌住天下統兵諸將才是最好的,反正那些長輩軍閥都活不過他。

“既如此,便準皇叔所奏,太常卿,擬旨。”

準了設立三使和調任李素為雍州牧後,下一個議題就是確立其他一些原先就沒有州牧的州的三使人選——這跟前一個議題是獨立的,一碼事歸一碼事,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