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3章 撞槍口上了(七千字大章,所以更晚了),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這些羌王的出現,跟李素當初與徐庶推演的“輜重車隊反打劫”戰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那就是幾個月前戰術推演時,李素讓車隊靠著弱水南岸走,利用大篷車可以輕易渡過南岸的多條支流,不嫌麻煩。而他預估的郭汜軍的騎兵打劫,是從東北面大戈壁來的。
但今天,因為來打劫的主力不是郭汜的嫡系騎兵,而是祁連山河谷中的羌族部落,這些人本來就是沿著南面弱水支流河谷來的,李素走弱水河南,反應時間反而短了。
但考慮到那只是李素和徐庶幾個月之前的兵棋推演,仗都打了那麼久了,肯定會有形勢的變化、具體的突發事件,誰能真跟拉普拉斯妖一樣算盡一切混沌推演。
李素能確保八成準確、主體部分大致準確,已經很是逆天。
為了彌補最後的一兩成細節瑕疵不準,李素也稍微付出了一些代價。
王平在按八陣圖結車陣時,因為時間不足,有一百多輛車、大約佔總兵力的十分之一,一時沒能機動到位,落單了被堵在河邊、只能以少量的車子零零散散結陣各自為戰抵抗。
其餘的九成車輛,也沒能擺成圓陣或者標準的卻月陣,陣型縱深比預定戰術薄了很多,只是一道弧度比較小的弧陣。後續只能是邊打邊讓兩翼往裡慢慢收縮了。
王平陣勢沒有成功立穩、時間不足,這些劣勢看在對面的羌王們眼中,卻是欣喜若狂。
尤其是當燒戈王帶著嫡系騎兵砍殺了幾輛落單篷車上的漢兵後,信心就更加足了,他心中暗忖:
“漢軍想背水結陣抵抗騎兵衝鋒!但他們的陣勢太薄了!東西寬幾里地,南北厚才七八十步,還不是一衝就能扎穿!而且只要抵近過去放箭,哪怕是敵陣中最後排的車,都在弓箭射程之內,咱對著敵陣裡統兵將領的旗陣攢射,把旗陣打崩,剩下還不得全軍自亂?”
燒戈王與柯吾王就心照不宣地發起了全面衝鋒,想直突旗陣、打崩漢軍的抵抗意志。
“嗖嗖嗖”數千張騎弓的密集攢射,以及蹄聲如雷的奮迅衝鋒,氣勢好不驚人。
“咄咄咄”地箭矢釘在車陣裡外數層的廂板上,一寸半厚的木頭根本無法射穿。隨著前幾波箭雨的打擊幾乎無效,護糧的漢軍士氣瞬間恢復了,哪怕敵人多幾倍心中也不怎麼慌。
與此同時,因為漢軍戰車有不少裝備了連弩,連弩射程比較近,五十步才有命中率可言,高效殺傷更是最好放到三十步以內,所以羌兵從百步到七八十步外就開始放箭,漢軍一開始的反擊火力看上去並不強。
哪怕有強弩,李素也關照王平利用敵人的輕敵放近了打,一下子就給予決定性重挫,務求一擊震懾敵膽。
西涼羌兵愈發狂妄,眼看衝到了五十步、三十步——他們倒也實誠,遠遠地沒有遭到什麼步兵強弩的反擊,倒也沒想繼續弓騎兵遊鬥射擊消耗。
主要是因為羌王命令他們集中火力射李素的旗陣,而李素的旗陣距離第一線篷車有六七十步呢,羌人不靠近根本射不到李素的帥車。
另一方面嘛,也是因為羌人的騎射本來就不如鮮卑匈奴烏桓,箭法比較稀爛。
羌騎的特長就是長槍衝刺為主,弓騎對他們來說就是衝鋒接敵前射幾箭——這個特點越到中東、近東文明就越明顯,比如後世的阿拉伯人的馬穆魯克騎兵,射箭就是衝鋒前的爆發射擊,不是拿來帕提亞戰術遊斗的。
隨著羌兵終於進入連弩覆蓋的射程,漢軍車陣中的所有遠端火力終於全開,“嗡”地一窩蜂射出去。
大量沒有金屬箭頭的純木質削減弩矢,在二十步內的殺傷效果也完全夠用。
尤其是這些羌族部落,他們很多連專業的皮甲都穿不起,只是穿了破破爛爛的皮襖。雖然也是動物皮革鞣製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