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4章 關雲長水淹陳倉,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羽拒絕了讓張濟保留兵權、全軍撤回大西北觀望、讓出陳倉城的條件,張濟出於擔心和猶豫,也就只好斷了求和的念頭,一心死守了。
沒辦法,雙方都有各自的顧慮,都有不肯相信對方的理由,命門是不能隨便交給敵人捏著的。
尤其是張濟和關羽,對於“如果陳倉城嚴防死守,究竟能守住多久”這個問題有重大的誤判分歧,這也就導致張濟不能很好的評估自己手上的籌碼究竟值多少錢,開出來的談判條件落在漢軍眼中也就顯得漫天要價非常可笑了。
談崩之後三天,一切倒也安妥,關羽一邊在西門外繼續像模像樣組織破壞外圍工事,打造攻城器械,一邊在東邊張濟覺得不可能主攻的方向上,也偷偷趁夜施工、安排舟船排程兵力。
初四初五兩天的戰事沒什麼好說的,除了破壞工事,就是喊話攻心,一些對防守方士氣非常不利的流言,也隨著攻城者的喊話、以及用強弩射進城散發的小紙條兒,漸漸流傳開了。
張濟一開始沒注意搜繳攻城部隊射進城裡的箭上綁的紙條,後來發現軍中亂傳話,才意識到統一人心的重要性,派出親兵隊搜查,反而愈發鬧得人心惶惶。
諸如這般的流言,在城內瘋狂傳播:
“聽說了沒,之所以城東被淹了,而且水越來越深,都漫進渭河了,根本不是什麼春雨、融雪凌汛,就是西漢水改道了!”
“西漢水改道了?西漢水是哪兒,咱沒聽說過啊。”很多普通士兵都沒什麼文化,涼州兵也沒去過蜀地,壓根兒不知道西漢水是什麼河。
不過只要一群士兵裡有一兩個什長之類稍微認識幾個字、或者知道點歷史故事的,就能把這個疑問解開:
“聽說原本是從漢中流向陳倉、就從咱這兒流進渭河的。還是呂太后那個老孃們兒,在她跟高祖的大兒子惠帝死了之後,母雞打鳴掌管朝政,還違背了高祖皇帝‘非劉姓不王’的白馬盟約後。
高皇帝在天之靈震怒了,所以呂太后那老孃們兒執政的第二年,武都郡大地震、山崩,塌下來的山擋了漢水北流之道,從此大漢龍脈之氣往東南流向荊州、在南陽郡、江夏郡入長江,而不是再從渭河入黃河,這是皇天不祚呂氏。
所以光武皇帝后來複興漢室才是起於南陽,南陽郡那也是漢水流經之地啊!我是沒讀過書,可是聽說這些都是《漢書》裡明明白白寫著的,還能有假?不信你去問個讀過史書的曹掾,只要你有膽子。”
“真的假的?這也太玄乎了,還有沒有別的證據?”大頭兵們聽得一愣一愣的,想信又不敢,想不信又不甘心,便會再試圖追問一些旁證。
偏偏這次的事兒證據還非常充分,在群眾智慧的自發博弈腦補中,一條條“鐵證”又被傳播開來,為前面的話加強說服力:
“怎麼沒有?證據還多著呢。你們知不知道,漢書上武都地震是那一年的幾號?是‘春正月二十七’,這次聽說河池山崩,也是正月二十七,只不過河水流到咱這兒是正月底了。
當年韓信能暗度陳倉,那就是因為跟了真龍天子高皇帝,有高皇帝庇佑才能成功。劉備這次聽說也是有高祖託夢,明明白白告訴了劉備地震山崩的日子,對面營中都傳遍了。”
這樣的造謠一浪高過一浪,陳倉守軍的人心惶惶也就可見一斑了。
必須澄清一句,流言形成這個樣子,絕對不是最初射箭書散播的人本來想傳的版本,原始版本遠沒有那麼細節那麼口語化。
但流言這玩意兒就像病毒,它可以在傳播的過程中自我變異、越傳越變樣。每一次口口相傳都是轉述者用自己智慧的再創作,不會跟他聽到的版本絕對一樣。
所以傳得久了,肯定是最接地氣、邏輯自洽度最高的版本,生命力最頑強、被聽到得最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