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5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伯雅,你的蜀郡太守就繼續掛著吧。昨天幕府公議,那荀公達上書自請暫居長史,說他為官不久,多為參議之職,未曾主政一方,恐不能勝。
還列舉了一些董卓用人時‘驟升為外郡太守、藉故留任’的亂象,我看他誠心,就改為蜀郡長史吧。你該分管三曹給他還是老樣子,你也好放心去南中。”
荀攸來之後的第二天,劉備就把李素喊去,把這個情況說了一遍。
李素一開始微微有些意外,但也樂得接受這個解釋,確實省了一些事兒。
荀攸嚴格來說,是靈帝駕崩的時候才踏入仕途的,當時是跟著以鄭玄為代表的二十多個名士,一起被何進徵辟為官。這麼算的話,做京官也才三年,論年紀也才比劉備大兩歲,做大郡太守確實提拔快了,有亂命之嫌。當兩年長史過個渡,節奏正好。
當然了,荀攸那個資歷,嚴格來說不能簡單按“做京官三年”來算,因為還涉及到一批黨錮名士不肯跟靈帝合作,非要靈帝死了才出山。就好比鄭玄要是肯回來做官,那他在野教書育人的資歷也得算上去。
李素只是笑問:“他看出我們之前謀劃的顧慮了?”
劉備抿了一口茶水:“他沒當眾說,私下裡也只叫我‘不必多疑’,應該是有點察覺吧。”
李素點點頭:“也不奇怪,這些都只是人情世故、幕府權威,我們也不算藏著掖著,他應該會換位思考。”
劉備:“那你回去好好交接一下。”
……
從劉備那兒出來,當天下午李素就召見了荀攸。
李素也不用客氣,先把荀攸的工作交代吩咐了一下,以長史身份分管刑、禮、兵三曹事務,荀攸也體面地接受了。
不過,兩人畢竟是初次交流,也不可能只說工作,李素也得把控一下下屬的職業心態,互相增進了解。
不過,荀攸似乎很有眼色,沒等李素客套幾句,他就主動示好說:“府君不必過謙,攸這點京官資歷,實在不足一哂。當初攸初蒙徵辟為京官時,府君已是中郎將,徵西將軍當時也已是宗正少卿。府君當年在京師舌戰群儒、蒙先帝誇為知天命之狀,攸還歷歷在目。”
這說話,挺上道的,不過,應該不至於是個諂媚之人吧?
李素覺得有些不符合歷史形象,就多試探了一句:“公達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個事兒,主公討黃巾起兵至今,七八年矣,帳下未有潁川名士,不管主動來投還是被迫的——
久聞潁川名士以中平年間拒不出仕為榮,或稍有目睹朝中不齒之事便棄官,聽說令叔也是如此。公達對於那些不屑於在中平年間出仕之人,是何看法?”
這個問題,有點尖銳,敲打和試探也有點明顯。
荀攸剛才示好說他“京官資歷本就不如劉備、李素,所以儘管年紀大些,還是應該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那李素就反問他“你們是不是覺得趁著中平那幾年往上爬的,都是交修宮錢買官或者投靠宦官參與閹黨的”。
雖然沒有明說,但聰明人說話點到即止就有數了。
這是給劉備做事必須正視的大是大非問題,如果看不透,就不能重用——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手下,之前沒有重用過任何一個潁川名士的重要原因。
漢靈帝因為南宮失火,從中平二年開始徵“修宮錢”,以至於潁川、南陽、汝南等地,有很強烈的清流名士抵制為中平年間崛起的官僚服務的趨勢,甚至無差別以這幾年官場資歷空白為榮。這種迂腐之見的人,必須甄別出來。
聽到此問,荀攸果然正色凝重起來,一改當初剛見劉備時該吃吃該喝喝的灑脫姿態。
他想了好一會兒,答道:“徵西將軍都不曾如此問,而府君能有此問,不愧是遠見卓識之人。既然此處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