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2章 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起來說話吧,我問你,這兩口出火氣的井,井深幾何?產量多少?可能用火氣煮鹽麼?”李素和藹地詢問。

他對於最後一問其實也沒抱太大期望,因為蜀地用天然氣煮鹽的歷史,似乎是諸葛亮治蜀之後的事兒了,倒是雲南那邊用天然氣似乎更早一些,東漢年間就有記載,不過李素也記不清了。

要是百姓不懂,他教一下就是了。

王江一聽不是搜刮壓價,而是質疑產量,稍稍鬆了口氣,連忙把準備好的訴苦求饒話語,換成了一套“強調技術困難”的話術:

“都督,咱冤枉吶,不是咱不賣力開採官井,實在是這兩口官井不能再打深了——開過鹽井的都知道,鹽井越深滷子越好,但有火氣的井,只要出了火氣,就不能再深挖了,而且開採也得越加小心。

我這不是瞎說的,二十多年前,我爹管那幾口井時,就是深挖抽滷的時候,一口氣憋悶暈倒在井邊,我們發現的時候已經過了半刻鐘,拉到一旁也沒救回來。這火氣如果不燒了,聚集在一處是會毒死人的。至於拿火氣煮鹽,更是想都不敢想,咱只敢在火氣淤積得多了的時候,燒掉一些散散毒。”

李素聽到這個結果時,卻是頗為欣慰的,原來,貢井地區這邊,已經有打到足夠穩定出氣的深度了,而且不繼續挖也只是因為百姓怕毒不敢,而非挖掘技術不夠。

要是鑽探科技太弱,李素還沒辦法開掛,畢竟他又不是讀石油大學的,研發不出牛逼鑽頭。

但是百姓心理準備不足、害怕,那就有他這個文科生的用武之地了。

至於王江說到的火氣有毒,李素估計是甲烷濃度過高導致窒息了——低濃度的天然氣(甲烷)對人體毒害效果並不明顯,要在空氣中有好幾成甲烷時,才會頭痛頭暈乏力。

真正毒害作用強的是煤氣(一氧化碳),不是天然氣。

李素搖頭嘆道:“可惜了,那是你們不懂,所以暴殄天物——這些火氣都是可以直接穩定生火煮鹽的,把火氣都燒了之後,不就興利除弊,也免得人畜喘不過氣來了。不過還不算晚,陳太守,咱今日就開始督辦整改吧。”

李素後半句話是跟陳實說的。

王江聞言連忙勸阻:“都督,沒那麼容易的,燒氣的時候,井口有火,如何打滷?我們總不能冒火打滷?我只聽說過邛縣那邊的前輩,有把井口開大,偶爾點火散氣,實在沒聽說過邊抽滷邊燒火的,煮鹽還得砍薪柴燒。”

李素一揮手:“愚不可及!你們不會弄些管子,在滷水井旁另鑽側孔,把氣引到旁邊遠處再燒,那不就能持續利用了。少廢話,去現場看看。”

他也懶得跟愚民直接講道理,這些人只有操作技術,但沒有科學基本常識。

一行人紛紛雜雜到了現場,找了一口有伴生天然氣的井試了一下,一開始找不到做燃氣管的材料,一番鼓搗後李素命令用竹筒試試,但是試驗效果不好,因為竹子漏氣,火苗漏出來燒得到處都是,幸好沒大的危險,更不足以引起燃氣爆炸——

這口井的出氣量很低,天然氣密度低逸散也比較快,只要不是密閉空間,不引導不貯存,就不會達到爆炸濃度。

這也是天然氣的物理特性決定的,真正容易爆炸的是煤氣,因為空氣的平均密度分子量是29,(氮氣28氧氣32,按各自濃度平均後是29),而甲烷分子量只有16,比空氣輕很多,很容易就上升飄散了。而煤氣是一氧化碳,分子量28,跟空氣的29太接近,才容易跟空氣充分混合。

實驗雖然失敗了,但有實驗打底,大夥兒對“天然氣煮鹽”的操作流程多少有了點直觀認知,也頗受啟發。

負責在朱提屯田了大半年的國淵,終於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問題,主動諫言道:“都督,我知道是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