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備和自己的絕對忠誠呢?就算這種忠誠的動機不是出於“為了忠於皇帝本身”,但哪怕是為了維護“殿興有福”的自然法則,李素也不會明面上不忠於皇帝的。

所以,李素嚴肅地說:“陛下何故又問?我等皆勤王之臣,莫非還有私心?陛下為何始終畏首畏尾?陛下讀過臣寫的《殿興有福論》和《蔡李公問對》麼?

如今天下已經重新平復,再次想要首亂天下者,必遭天譴!如若天意一時不明,權攝漢中王與臣自己,都篤信這些理論,臣等自然會親自實施這個天譴。

《蔡李公問對》中,臣明言‘天譴不可被先作亂者應驗、而導致後來者肆無忌憚’,因為只要先亂者被滅、天下歸於統一,那就說明再戰者依然是在使天下人由治入亂而非由亂繼亂。所以張角、董卓、李傕都不算‘能讓後來者不是首倡的那種首倡’。

陛下可以不相信臣的人品,但應該相信臣對自己道的信仰。此問便如同質疑伯陽、仲尼是否相信他們所宣揚的‘道’,唉……”

孔夫子身前,可以容忍別人懷疑他的人,但也不能容忍別人懷疑他的道。孔子求官,官可以打折,道不能打折,所行非道,那官不做也罷。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還別說,劉協一開始,內心是覺得“無論李素和他說多少話,來證明劉備沒有野心,他都不敢相信”。

因為臣在君面前說自己肯定會誓死效忠,會如何如何,這些話都是不值錢的,古往今來哪個亂臣賊子在皇帝面前不是這麼說的,再賭咒發誓最後該造反還是反了。

都是客套話,假大空。

但是,李素特地說了一些看似無禮的大話,但卻非常巧妙,讓劉協放鬆了戒心。

因為李素提醒了劉協:什麼位極人臣,對我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最高追求,我是要做一個傳頌千秋萬世的開宗立派哲學家的,開創一套政治哲學理論。你不能拿一輩子的富貴,來侮辱我千秋萬代的被供奉膜拜,讓我用違背打臉自己哲學理論的方法得天下。

這就好比說佛祖孔子老子要拿生前富貴去換被人永世膜拜,可能麼?

你給克勞修斯一個世界首富甚至德國皇帝,他也寧可要被歷史書寫“這個人發現了宇宙的永恆法則,熱力學第二定律”。

話說到這份上,劉協算是豁然開朗:是自己的境界低了,竟然在拿皇帝的誘惑懷疑聖人。皇帝只能做一輩子,死了就沒了。

“自古為臣者所說的效忠君父的誓言,不及李卿這番話透徹,是朕失言了。”劉協忍不住自嘲了一句,端起酒杯,若有所思的幾秒鐘,親自起身走到李素席邊,作了個邀請的手勢,

“說起天道,朕讀《殿興有福》及《問對》,卻有些不解之處,卿若是不餓,能跟朕先去書房解惑幾個問題麼?”

李素看了一眼趙雲馬超,那些武將當然不會回去後亂嚼舌頭,李素也就光明正大吃飯吃了一半跟劉協單獨去書房。

董承也不能跟隨,宦官們也不行。

劉協這番“但求賜教自保之法”的做派,就差一個閣樓一把梯子了。

果不其然,到了書房之後,劉協親自把房門關上,拱手對李素說:“實不相瞞,朕原先確實懼怕過皇叔廢立……今日卿如此開誠佈公,朕才也以誠相待,徹底相告。此地再無外人,出卿之口,入朕之耳。

還請卿教朕如何釋諸侯之疑,讓他們不怕歸兵朝廷而被追究,讓他們不至於因為騎虎難下而不肯重新聽命,朕也知天下重歸一統絕非易事,也不知能否在朕手中完成,只請教為諸侯釋疑之法。卿以知天命聞於天下,先帝時便讚譽久矣,若天下有人能答此問,非卿而何。”

李素默然了幾秒鐘,決定說一些對雙方都有利的話。

至於什麼叫對雙方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