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華雄需要急,呂布不用急,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腳傳到孫堅這兒,也屬於正常。
孫堅聽後,卻是微微一驚:“什麼?橋瑁不是當初撮合聯盟討董的重要聯絡人麼?劉岱雖是橋瑁上司,怎敢妄殺?橋瑁有何罪名!”
一旬之內,接連發生兩起討董聯盟內部的內訌,這勢必極大打擊討董一方的氣勢。雖然早在去年入冬之前,雒陽以東那些諸侯就根本屁事沒幹,軍隊也已各回自己駐地,但至少他們的存在還能壯壯聲勢,孫堅當然不希望他們明著鬧內訌。
嗯,確切地說,眼下其實還只算一樁內訌,因為韓馥讓袁紹那事兒目前表面上還很和平,是非常自願的,韓馥也還能平靜地再活四五個月。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擾動的話,韓馥大約會在今年七月份才因為擔驚受怕而自殺。
面對孫堅疑問,信使答道:“據說橋瑁有越權聚眾、擅擴郡縣之罪,且造謠惑眾,毀謗盟主及聯盟大義。”
孫堅一愣:“且細言之!”
《三國演義》上寫橋瑁和劉岱的矛盾,是因為“劉岱問橋瑁借糧,橋瑁不給”,這當然是小說家言聽不得的。《三國志》則只是簡略說劉、橋素來不對付有舊怨,但也語焉不詳。
那信使仔細給孫堅解釋了一通:
原來,橋瑁原本只是東郡太守,但最近居然有與東郡相鄰的陳留郡太守張邈、濟陰郡太守吳資迎橋瑁統管三郡。而他們之所以迎橋瑁的理由,居然是因為追溯橋瑁在當初聯盟初立時的貢獻,所以要擁戴他。
而這個“特殊貢獻”,解釋起來又比較複雜,前面說過,去年討董聯盟成立的過程中,其實有兩波加盟潮。
第一波是張邈、張超、曹操、臧洪幾個人搞的,是去年正月的事兒,但他們當時並沒有絕對的大義名分。
第二波則是橋瑁和袁紹、劉岱以及其他諸侯的加盟,是去年二月份,代表事件是橋瑁分發給了袁紹劉岱他們“雒陽三公請求出兵的書信”,這樣一來討董聯盟的大義名分進一步擴大了,來的人也更多。
但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截止到如今、191年2月之前,世人都不知道橋瑁分發的“三公書信”是橋瑁自己偽造的,大家都以為這是真的三公求助地方討董。
而就在前幾天,確切地說是橋瑁被殺前的幾天,他自己把內幕抖出來了,公然宣稱“去年那些糾集諸侯的信是我矯造的”,然後以此為功勞,提升自己在討董聯盟內部的地位,顯得“要不是當初我當機立斷偽造書信,說不定就沒那麼多人響應大義了”。
而張邈、吳資也是因為橋瑁抖漏了這個內幕,覺得橋瑁的功勞比原本評估得更高,所以要迎他——至於這裡面有沒有別的內幕交易,這就沒人知道了。
說不定就是張邈等“去年一月份首批聚義派”的元老諸侯,想噁心一下袁紹等“去年二月份靠三公書信糾集的第二批聚義諸侯”,有派系鬥爭,所以拿出一點好處來勸誘作為“第二批聚義諸侯聯絡人”的橋瑁反水,自曝偽造醜聞,整體打擊第二批聚義諸侯的共同威望。
但袁紹作為第二批聚義諸侯的最大受益者,他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大義名分受損。同時兗州刺史劉岱也是第二批聚義諸侯之一,在袁紹默許下,劉岱就以“破壞聯軍整體威望”的罪名,在橋瑁被張邈迎去的半路上殺了他。
橋瑁都沒拿到張邈、吳資給的好處,直接被上司刺史肉體消滅。
討董聯軍諸侯內部之間,首起直接將某一路諸侯殺害級別的內訌,就此展開。
從此以後,“討董聯盟內部不能互相攻打不能互相搶地盤”得禁制,被徹底砸碎了,魔盒已經開啟。
孫堅和關羽一時還想不明白那麼多彎彎繞,估計過兩個月才能徹底想明白。但眼下至少他們也想到了一種跟自己利益相關的可能性。
關羽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