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章 讓!全都可以讓!,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月底的一天,潁川大營。
關羽趙雲孫堅已經在此相持了半個多月,沒有再發生大戰,早就覺得麻木了。這天也是早早就歇息了,誰知到了半夜,忽然被麾下軍官叫醒。
“將軍快看,東邊有火光!那地方應該是陽城方向吧?”
關趙孫紛紛起來,一時看不分明,又帶著從騎小心翼翼順著潁川搜尋,走了十幾里路,終於看清確實是遠方的陽城著火了。
“我們前幾日還在商議要不要迂迴攻打陽城,陽城居然直接焚燬了?難道董卓軍這是下定了決心徹底放棄河南尹?”孫堅第一個反應過來。
關羽面色凝重捋髯點頭:“多半是如此了,胡軫、呂布駐軍於此,不可能再有其他源頭輾轉運糧供給,之前我們所知的敵軍軍糧來源,完全依賴陽城。
陽城一旦焚燬,就意味著敵軍已經把陽城最後的存糧吃光,或者是轉運了。呂布不可能再在北岸久守。看來,橋瑁之死、韓馥之退,讓董卓不用再跟我軍爭這口氣了,他已經不怕示弱。”
孫堅倒是微微一愣,他打仗不太從後勤角度考慮這些問題,以至於一開始居然沒往那方向想。
主要是因為孫堅進兵討董以來,經過的都是人煙稠密富庶、糧秣充足的地區,所以他習慣了走到哪兒吃到哪兒,也覺得當地官員軍民就地給他送吃的是天經地義的——
前幾個敢不給孫堅供糧的,無論是荊州刺史王睿,還是南陽太守張諮,都被孫堅殺了。
不給糧,就殺了換一個肯給糧的,這是孫堅的後勤哲學。
不得不承認,在討董大義方面,孫堅確實是英雄。但是在解決戰利品、分贓、籌糧……等等一切跟錢糧有關的問題時,孫堅做事也是有點得罪人,而且手段比較急躁粗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作風特點,哪怕是英雄也不能免俗,人無完人嘛。
理解了關羽的推測之後,孫堅便反問:“既如此,我軍倒是應該立刻追擊呂布咯?”
關羽想了想,勸道:“也不急於一時,至少等到明日天明,確認對面的營地是否真是空營。而且如若他們是有備而退,我們也追不到什麼。
敵軍只要退五十里就到轘轅關和緱氏縣了。到時候敵軍可以靠背後的緱氏縣就食,我軍卻要離開潁川糧道,翻越嵩山的太室山與少室山之間的山谷運糧。
依我之見,還不如渡河,在陽城廢墟留少量兵馬監視敵軍、堵住少室山谷,我軍再往西另尋別路入雒,我看伊闕關便不錯,有伊水可以運糧,穩紮穩打。”
關羽這麼說,並不是他比孫堅知兵,畢竟連續打了那麼多勝仗,關羽也是有點飄的,已經驕傲得覺得自己算是“當世名將”了。
他之所以持重,只是因為被劉備的“不可擾民害民”傳統給感染了,所以習慣了打仗能自帶糧草就自帶糧草,不會優先考慮掠奪解決糧食問題。
當然收復了淪陷區後,淪陷區百姓該徵稅該納糧還是得徵,但那都是有制度有章法的,不是戰時亂兵掠奪。
孫堅想了想:“為大義不拘小節,真要是能趁敵軍後撤混亂的時機奪下轘轅關,那麼緱氏縣的百姓當然應該為天下大業稍稍犧牲一下。就讓緱氏、偃師的殘餘百姓為光復洛陽貢獻一下吧。”
關羽微微皺眉:“聽說董卓已經遷走河南尹至少兩百萬人口,就算緱氏、偃師還有零星百姓存留,數量恐怕也就數千、上萬。我們數萬大軍因糧於此,只怕得把這些百姓的最後一口口糧都刮乾淨不可,才能維持大軍一個月征戰所需。現在才二月,他們扛不到秋收就會全部餓死的!”
孫堅:“河南尹還有數十萬人流散,早日從董賊手中奪回,他們就少受苦。能不餓死就儘量不餓死,但若是逼不得已,為了救幾十萬人而餓死緱氏、偃師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