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9章 臨陣倒戈段忠明,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月十一日,夜。
涇河高原上,一座直徑綿延十幾裡的半圓形大營裡,燈火不熄,所有將領都在做著大戰前最後的秣馬厲兵。
這裡就是李傕郭汜的西涼軍大營,在他們西南偏西的方向二十里外,就是劉備的大營。
中間的緩衝帶,既是防止雙方太過緊張、老是半夜擔心擦槍走火被劫營。也是出於默契,為後續的決戰留出戰場。
西涼軍大營內部,又分為三個大塊,李傕居中,郭汜在李傕西北,段煨在李傕西南。至於張繡,因為只有一萬人,還不配獨立成營,就附屬在李傕營內、靠近段煨的一側。
之所以這麼部署,也是李傕為了補強自己左翼的騎兵。
郭汜有七八萬人,還剛剛打了韓遂抓了不少俘虜,又有楊定、伍習這些部將,騎兵規模較大。
相比之下,段煨才三萬人,而且他這兩年始終固守華陰、弘農種田,沒機會招兵買馬擴張勢力,所以段煨的騎兵規模始終就跟董卓死的時候差不多。張繡的一萬騎兵補強上去,段煨的戰力才能夠平衡。
左營大帳之內,段煨也差不多該睡了,但他還是擺了一壺酒,想喝完再說。最近壞訊息也不少,讓他挺擔心的。
首先是袁術入寇,這個訊息他三天前就聽說了,然後昨天又聽說袁術似乎被擋住了、李別、董承都被調去協防。
另一個讓段煨煩心的,就是旱災了。二月下旬開始斷雨水,到現在,整整一個半月,一滴雨沒下,這日子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到頭。
段煨算是西涼各路軍閥中比較重視生產的,這幾年就靠華陰、弘農種田養活自己的部隊。按說光靠一個郡加幾個縣的地盤,靠收糧稅養兵的話,最多也就養活一兩萬。
而段煨足足有四萬人,所以他的部隊其實是參與了軍屯的,當兵的也得在軍閒的時候下田種地,這才沒餓肚子。今年旱情那麼嚴重,幸虧他帶了三萬人出來、跟著李傕就能吃李傕的糧。但這都是暫時的,仗打完了之後還去那兒找飯票呢?
聽說右扶風西部的三縣,尤其是渭南地區,被劉備佔領了,今年反而可以免予絕收,這一點讓段煨著實有些羨慕。
今年的大漢,似乎只是關中地區和涇河高原無雨。古人並不知道大氣迴圈的氣象原理,但這不妨礙他們理解結果——今年關中的大旱,主要就是南方來的暖溼氣流沒有爬升突破秦嶺,加上北方的冷空氣在春季依然南下,然後在秦嶺山區交鋒,直接形成了劇烈降雨,把本該到關中再下的雨提前下掉了。
水蒸氣和雲團其實始終是那麼多,關中旱了總有地方澇,漢中盆地今年就是屬於降雨超量了。
段煨不懂原理,但他也知道“漢中今年稍微有些澇”這個結果,讓他很羨慕。
但實際上,漢中的農業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主要是漢中盆地的水源,有一部分被李素往北引了——武都郡的“地震”,讓西漢水北歸,所以武都境內本該南流的那部分水源,現在流到關中去了,漢中盆地的蓄水面積少了大約兩成,所以漢中也沒洪澇,多餘的水正好“南水北調”養活了渭南三縣。
有時候,一想到敵軍宣傳的這個結論,段煨心中都忍不住懷疑——到底是不是高皇帝真的顯靈了?所以明明大災之年,渭水上游,尤其是渭水南岸支流匯入的那些區域,居然能免除災荒。
劉備身上的天命加持,實在是太可怕了。山崩讓漢水改道這種事兒都能有,還有什麼不可能的。
而且秦漢時候的人,都還有“山陵崩”的密信,翻遍古籍,都是以“山陵崩”作為皇帝駕崩的代名詞。
三百八十年前,武都郡山崩、漢水絕道,是高後二年,也就是惠帝死後第二年、呂后剛剛違背白馬之盟、封呂產呂祿為王的時候。
而且後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