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章 草木竹石皆可為琴,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典型的“全曲一個變音都沒用,最後收官高調的地方用一個變徵”,這也是古風中表現孤獨寂寥心態的常用手法。
李素只會簡單撥絃,當然彈不出變徵,錦瑟只好耐心地手把手教了他幾次,只見妹子是撥絃的時候,另一隻手快速滑動了一下瑟下面給每根弦控制振動長度的調音板,讓音在正徵和變徵之間優美滑動。
但這個動作太難了,李素怎麼學得會,他毛手毛腳試了幾次,還把支弦的撐板弄倒了。
“這怎麼學得會嘛!算了,就當我一開始唱錯了,這個曲子這兒就全程用正徵!要不就學學怎麼以手指直接按弦、臨時縮短弦振動的長度拉高音高!
給我把這個架弦的柱子固定住!我就不信非要動這個柱子才能微調音高了!”
李素一急,就想用物理學手段粗暴解決。
後世逼站上他又不是沒見過那些中學物理老師靠一根鐵絲繃緊了調節振動長度彈出“菊花臺”,根據物理原理,可不就是調節振動弦長就能改變音高了麼。
而且後世看的古箏古琴影片,那些彈琴的美女不也都是用手摁弦彈奏出變音的麼,那種影片就看得更多了,移動調音板的操作早就過時了,就好比不會有人拉小提琴彈吉他彈了一半還去調節琴絃鬆緊一個道理。
但錦瑟卻不理解物理,她從小學琴瑟都是按部就班的,當然不知道可以用別的方法臨時改變一根弦的音高。
她只是忽然覺得好笑,因為李素這氣急敗壞的樣子,正好踩中了一個成為愚蠢代名詞的成語典故。
錦瑟嬌俏笑道:“先生此舉,可不是‘膠柱鼓瑟’麼,齊人就趙學琴,先調死了音,膠柱而歸。故而其瑟永遠奏不出變宮變徵,三年不成一曲。”
李素一愣:尼瑪!原來膠柱鼓瑟是這麼回事,那不就等於後人鋼琴找完調音師調音後,就確保不再變音嗎?不就等於小提琴吉他找人調完之後,把擰弦的位置用膠粘死麼?
當然這麼做確實是有風險的,因為熱脹冷縮,不同季節不同溫度,琴絃長短會變化,夏天天熱琴絃送了音就低了,冬天冷縮緊繃音就變高。
不過李素只是暫時彈彈,短時間內天氣溫度變化不大,完全不用擔心。
而且他也發現,正是因為古人對“膠柱”過於排斥,對動弦柱實現變宮變徵過於執著,才導致一直到漢末,撫琴鼓瑟的人都還沒學會按弦變音的簡單技法。
也幸虧古曲裡一首曲子只有幾個音要變,要是跟後世逼站音樂曲那些用現代曲目炫技的小姑娘那樣,還不得手忙腳亂死。
李素忽然發現自己這樣的音盲,居然都可以小小裝一個逼了。
他大氣地一揮手:“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論琴技我不如你,論格物致知明天道你不如我,只要掌握了萬物天音的法則,變音何必用柱!”
然後李素就練習了好幾次,就硬生生在“膠柱”狀態下把《愛江山更愛美人》給彈出來了。
錦瑟聽得瞠目結舌:“世上竟有膠柱也可精確變音之事?為什麼我鼓了好幾年瑟竟然就沒想到?太史公當年以此嘲笑古人拘泥,以太史公的見識,居然也沒想到?先生之才,早年為何不學琴呢?”
李素一擼頭髮:“我這叫不滯於物,草木竹石皆可為琴。你等著,我去彈給夫人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