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6章 摟草打兔子,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可以平衡套到單獨一頭牲口上。還有那個犁鏵下垂、入土的角度,也都要可以調,牲口高了、要入土淺一點就往上抬,牲口矮了、入土深了就往下壓。

這點小事都幹不了?我一共開出黃金三十斤、田地三十頃的賞格,分給解決這個問題的工匠,到時候你們各自按功勞貢獻分配。也可以分工合作嘛,一個點一個點拆解了研究,比如解決單牲掛犁的值十金,解決適應牲口高矮調節的十金,解決犁鏵入土深淺調節的十金。”

李素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而且他自己雖然不是很懂,卻能幫忙把關質量,還能幫他們把總研發目標拆分成一個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等匠人們把半成品造出來了之後,試機的時候李素還能幫忙把把關,看看是不是跟後世農家樂見過的大致差不多、或者至少功能近似。

果不其然,聽了賞格之後,所有工匠都群情高漲,關鍵是大家都有了奮鬥的方向,拆得這麼細了,很多人就挑其中一點專精琢磨。就算其中一組做出來後,其他兩組沒成果,李素也允許單獨就某一個小目標先給分十斤黃金的賞金。

近代科技研發,很多大專案之所以推進不給力,跟近代“科研管理”沒跟上有很大關係。如果一個專案太大了,最後總目標因為豬隊友拖後腿而沒完成、導致大家都發不了獎金,那就會極大磋商研發人員的積極性。

但李素顯然無師自通深諳人性,規避了這個問題。

於是三點當中,最初被解決的就是“如何給單頭大象套上犁架”這個細分小目標,有木匠很快弄出了一套類似馬鞍形的東西,直接套在大象身上,然後一頭大象也就能單獨拉犁了——其實這也是很容易想到的,因為四匹馬拉的馬車用的是車轅套馬,而單匹馬可不就得直接用馬鞍麼,無非是馬鞍再改改就成了象套。

李素二話不說,在這個“套象機構”發明的當天,當眾賞了那組工匠十斤黃金,並給了他自己在郫縣的封地裡的十頃肥沃水田,當場寫了地契用了郫鄉侯的印信。

另外兩組工匠看得眼紅心跳,頗受啟發,奮力加班,居然就在半個月內把“曲轅犁”、“三鏵犁”等結構研發了出來。雖然跟後世唐朝的曲轅犁並不是完全相同,但功能上絕對是不差的——李素也不是照著歷史課本膠柱鼓瑟,他也不知道曲轅犁該是啥樣的,他只要好用,哪怕更現代一些更好。

另外,有了三個犁鏵同時耕三行的結構之後,再擴大到五鏵甚至七鏵也是很簡單的,無非是簡單複製橫向結構罷了。最後經過磨合實驗,李素和國淵敲定可以打造五鏵或者七鏵兩種尺寸,根據大象的力量、寬度具體選用。

如果是一萬五千漢斤的相對瘦弱成年象,體型窄一點,那就耕五行,如果是兩萬漢斤的最壯的象,那就耕七行,基本上也與大象和牛的力量差距倍數相當了,大象肯定是拉得動的。

而國淵在發現象犁大成功之後,靈機一動,欣喜若狂地向李素建議:“都督,此物可謂是意外收穫了,咱從此還可以把這些‘單畜套犁’、‘曲轅調節犁鏵入土深淺’的技術,直接套用到如今的牛犁上。

這要是推廣打造數萬把,等於是讓整個蜀地的耕畜力憑空漲好幾成啊!原本一頭牛隻夠五個正丁、五百漢畝田地的春耕之用。換上新犁之後,至少可以供八個正丁、八百漢畝的耕地了!牛力省太多了!這比南中這邊的收益也大太多了。”

李素也是頗為欣慰:“可惜今年春耕是趕不上了,而且倉促間也沒那麼多生鐵打造新犁。先把這個法子記下。今年咱回去之前,肯定是要帶著建寧郡北部塗水流域的無煙泥炭,回去燒焦大煉生鐵,等鋼鐵多了之後,秋收後可以大造新式犁鏵,明年再春耕就用上了。”

李素口中提到的,顯然是後世雲南曲靖和貴州六盤水之間的大無煙煤礦了。那些煤田有些藏得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