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8章 哀牢夷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漢軍還擊,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找其他同族部落要求同仇敵愾,但漢軍的外交宣傳似乎更給力,已經提前讓人散佈訊息,表示無量山事變只是一場施工事故,所以其他哀牢部一時被穩住,都想觀望一下,不肯一起出兵,帶來洞主只好單幹。
另外,儘管祝融氏族的先遣隊是被漢軍施工象踩死的,帶來洞主卻沒有大規模動用他們的戰象部隊報復——
——————
主要還是因為無量山區地勢太崎嶇陡峭了,只適合山地輕步兵大規模作戰,而大象最多隻能容納下十幾頭。他們也知道漢軍當中大象也很少,也都是為了修路才派的,無法形成陣型規模。
帶來洞主考慮的是“把漢人施工隊一鍋端全部殺了,破壞掉施工設施,找回這個場子”也就夠了,並沒有想靠這點人就把漢軍全部殲滅。
可惜的是,事情的發展跟他想象的完全不同。他還以為這是“修路對抗的區域性衝突”時,漢軍這邊的戒備也已經鳥槍換炮。
五千哀牢夷在沿著山谷攀登無量山主嶺的半路上,遇到了孟信帶領的五千昆明夷蠻兵在兩側山坡上埋伏,而正面則有高順帶領的兩千漢兵“準陷陣營”的堵截。
一番廝殺之後,哀牢軍大敗,來殲滅施工隊的五千人,不但沒有摸到漢軍施工隊一根毛,半路上就幾乎覆滅。死傷者達到一千多人,被俘虜兩千餘人,只有最後一千多人逃了回去。
一場無量山上的挑釁-埋伏戰,就直接讓祝融氏族折損了近四千青壯,而且都是比較精銳的戰兵,質量遠非後續臨時動員抽壯丁可比的。這也就大大削弱了後續戰鬥中哀牢夷的總體戰鬥力。
不過隨著這一場重創,雙方也算是徹底撕破臉皮,再也不考慮外交妥協和虛與委蛇的可能性,只能真刀真槍狠狠幹一仗。
帶來洞主收攏敗兵之後,再次要求木鹿大王和烏戈大王全力相助,兩位蠻王看在唇亡齒寒的份上,各自帶了族中精銳來會盟,而其他更小的部落都在藉口觀望,不想趟這個渾水。
三大部族一共掌握五十萬哀牢人口、十四萬壯丁,按照五丁抽一應該是兩萬八千兵力,剛損失了四千就只剩兩萬四。但因為是內線防禦戰,帶來洞主竭澤而漁又強行從自己部族多抽了六千沒打過仗的壯丁,湊了三萬部隊,準備防守楪榆縣。
兵力集齊之後,帶來洞主與兩位蠻王就開始商量這個仗怎麼打。
木鹿大王是內心最沒有底的一個,他也是一開始就被捆上了祝融氏族的戰車,但現在已經稍稍有些動搖了,他就憂慮地說:“漢軍與昆明賊聯手,雖然兵力不多,但漢人兵甲堅利,除非籠城死守,或者發揮咱的優勢在山地險僻之處交鋒,否則野戰當中我們三個殺一個也未必有把握。”
烏戈大王比木鹿大王有信心,傲然道:“哼,你只會漲漢賊志氣!漢賊有鐵甲之堅利,我烏戈部有藤甲之固,就算略不及鐵甲,但數量遠不是漢軍鐵甲兵可比的!漢軍有一兩千鐵甲就撐死了,我部萬人,卻有五千副藤甲,一樣刀槍不入!堂堂正正野戰又何妨!”
這個畢竟是現實世界而非演義,所以烏戈大王也不至於玄幻到認為藤甲遠勝鐵甲。
只是說兩者的防禦效果相差不大,但藤甲兵勝在便宜能量產,而且不會生鏽能積攢好多年的產量,所以他的部族才能一口氣拿出五千藤甲兵,指望用規模堆死漢軍的一兩千鐵甲“準陷陣營”。
吹噓完藤甲之後,烏戈大王也鼓勵同僚道:“你們雖然沒有藤甲之利,但你們各部相加、那兩三百頭戰象是吃素的麼?之前無量山小戰之所以輸了,無非是無量山地勢崎嶇,不適合戰象大規模列陣踐踏。
既如此,咱就放漢軍進來如何?把那李素和關羽放到洱海之濱開闊之地列陣決戰,咱就藤甲兵加戰象,堂堂正正把漢軍踐踏踩死全殲!”
木鹿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