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3章 見識一下沮授的真正實力,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710章見識一下沮授的真正實力
黃權雖然覺得關羽和諸葛亮的建議很有道理,但作為劉備派來催促關羽主動求戰的使者,黃權還是得把他的職責徹底履行了,才好考慮回去覆命。
關羽強調說不是他不想出戰,而是開春後這十幾天裡,對面的沮授防禦得很好,依託城池、長塹、甬道嚴密設防,很難攻破。
黃權就得親眼見識見識究竟有多難攻破,連漢軍已經投入了那麼多新式攻城武器、槓桿式投石機全面普及,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搞清楚了前因後果,回長安時勸說劉備才更有說服力。
好在關羽本來就在隔三差五準備試探性的進攻,倒是沒讓黃權等太久。
僅僅在黃權抵達前線後兩天,三月初三,一場試探性攻勢,就在山陽縣一帶展開了。
至於為什麼關羽把進攻點選在山陽縣,那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是經過一個冬天的深思熟慮,外加黃權來之前,雙方已經花了血的代價廝殺驗證、最後磨合出了默契:
河內郡在這一帶的敵我分佈對峙態勢,主要以關羽佔據西南方的野王、沁水,而袁紹軍佔據東面的郡治懷縣、北面上黨郡的高都縣為主。
但沮授在北側的防線,並沒有以高都縣城為依託,而是突前佈置、把防線部署在了太行山與河內平原的交界處。依託太行山邊緣支嶺的主山脊修築簡易的工事、烽火臺。
所以,哪怕臨時的夯土牆不高、壕溝也不深,防禦效果卻依然很可觀,這就相當於是直接花大代價弄了一小段幾十里長的簡易長城。
這夯土牆的主要用途不再是防止敵人攀登,而是跟長城一樣,以便於守軍機動為主。關羽攻擊任何一個點,沮授都能快速讓士兵沿著夯土甬道較快地集結到被攻擊的位置。
如此一來,去年冬天諸葛亮為關羽臨時贏得的內線作戰兵力集結速度優勢,便就此逆轉了。
現在是關羽主攻而沮授主守,太行山沿線每個單獨的點上沮授短時間內集結投入力量的速度都更快,以至於關羽哪怕有兵員質量優勢和裝備優勢,也難以開啟缺口。
不得不承認,沮授確實也是一個擅長戰略防禦統籌的高階人才了,歷史上他能幫袁紹醞釀全盤戰略、把公孫瓚漸漸逼死,不是沒有道理的。後來官渡袁紹雖然慘敗,但很多時候沒聽沮授的,內部謀士意見分歧嚴重,沮授之才歷史上自然也有所被低估。
當然,沮授部署下這個防禦,也不是全無代價。至少,他在這個冬天為了在高度縣以南太行山邊緣搶修防線,據說直接摔死和工程事故死亡的幷州民夫,就達到了數千人級別的規模,這還沒算其他非直接損失。對民力的使用和壓榨,也是沒有辦法的。
可以說沮授雖然能防住,但付出的代價絕不比幾百年前的名將廉頗搞百里石防線小——
幾百年前,廉頗的百里石防線思路,也是沿用了趙人一貫的長城建設思路,不求太行山山脊上的土牆防禦力多高,只求附屬的甬道便於守軍以比進攻方更快的速度機動到位。
事實上,戰國時修的趙長城,說白了就是一系列太行山區諸陘谷之間的通訊調兵設施、同時還起到遲滯進攻方的作用。在趙國還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的那些年裡,太行山各個方向邊緣的這種“長城”,重要程度是不相上下的。
只不過後來被秦統一之後,秦、趙之間那些太行山邊緣的“趙長城”失去了軍事用途,所以漸漸被秦廢棄。秦只是拿了趙在太行山最北面、與匈奴、中山接壤的那部分長城,併入連線到秦的萬里長城。
沮授在關羽北側的防禦思想,只是把早已廢棄數百年的趙人遺蹟重新撿了起來,修繕連線。在太行山邊緣的某些山嶺主脊上,其實還有沒塌完的夯土遺蹟可以直接用,一定程度上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