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3章 戰略相持階段,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意到軍前效力的。
比如今年襄陽郡明算科的楊儀,其實他在二十天前就已經被授予了官職。但是得到總督府的新公告後,他主動跑去找王累,表示願意換個職位、上前線一線承擔糧草排程工作。
王累表示會把他的訴求上報,但這事兒不符合朝廷常法,得等李司空回來了親自定奪。
……
流亡北士舉子紛紛向李素靠攏、得到更多高配任用的機會後,荊州本地世家的再一次擔憂和分裂也是在所難免的。
李素軍事上示弱,人事上傾斜,很多世家大族都開始懷疑蔡瑁的選擇究竟有沒有道理。
孟建楊儀求官的同一天,蒯良的兒子蒯鈞在聽取完了總督府的公告、打探了一些訊息後,回到太守府,就想跟父親商量個事兒。
“父親,那楊儀考明算勝過了孩兒,本來已經得官,他現在居然還希望透過請求去前線任職、加快升遷速度。那些流亡北士不如我們本地人惜命,再下去不用幾年,他們都會升得比咱快的。
而且,堂叔之前被李素抓去給周泰運糧,結果被周瑜俘虜了,這是不是李素在借刀殺人對付我們蒯家?拿我們當成蔡瑁的同黨?要是再這樣被鈍刀子割肉,咱的富貴還能指望麼?”
“放肆!”蒯良這兩天心情本就不好,聞言怒斥了兒子一聲,然後把堂屋的門關好,才慢慢教訓兒子,
“你懂什麼,李素要是有真憑實據,早就對付我們了。可見他不是一個因為猜忌就濫殺無辜之人,我們沒有跟蔡瑁勾結,怕什麼?
至於你堂叔的事兒,我早讓人打聽了,今天已經有準信,周瑜也是體面人,不會殺俘的。總之,眼下我們不要急。李素現在沒對付我們,那就意味著至少幾個月之內、沒有新的重大變故之前,他都不會對付我們。
既如此,坐觀李素和孫策成敗好了。李素贏了,我們堅持幫他管好襄陽,證明了我們蒯家不會動搖,以後富貴依然能保住,無非沒法傳給你了。
要是孫策贏了……估計你堂叔被周瑜抓住後,該招的也都招了,也算是在對面‘棄暗投明’了。咱蒯家哪邊都有人,別當出頭鳥,保住富貴再說。”
蒯鈞聽了,這才暗暗捏了把汗,心說還是父親想得周到。
不管怎麼樣,現在蒯家已經是被逼著事實上形成兩頭下注了,那就等結果開牌唄。在形勢明朗之前做任何多餘的操作,都是在增加風險。
做好本職,以待時變!
蒯良堅定了這個信念之後,依然保持跟襄陽郡的蠢蠢欲動的世家劃清界限,不參與任何事情。
有兩三個因為最近人心浮動而試圖聯絡蔡瑁的家族,但凡被蒯良覺察到了,或者他們主動來聯絡蒯良,都被蒯良暗暗拿下證據,然後透過第三方曝出來。然後他才“不得已而為之地”動手抓人。
一言以蔽之,就是隻做事,不邀功。不光不邀己方陣營的功,也要避免在敵方陣營那兒拉到更多仇恨值。
如是三天之後,十一月初八,就在蒯良的忐忑中,他居然得到一個訊息:李素從宜城-當陽軍前,帶著幾千護衛突然殺回了襄陽。
蒯良連忙帶著襄陽官員出迎,蒯良率先表情討好地問:“聽說前線戰事正急,周瑜兵勢鋒銳,司空為何竟親回襄陽了?”
李素拍拍蒯良的肩膀:“是麼?原來周瑜這麼咄咄逼人,我怎麼不知道。我回來,當然是因為天冷了,宜城和當陽那種小地方,不如襄陽暖和。前線交給子龍子義他們就夠了。”
反正大仗打不起來,李素那麼驕奢淫逸的人,怎麼能在野外軍營駐紮到十二月呢,太冷了。等夏水枯水斷航再出發不遲嘛。
蒯良不明所以,愈發覺得上威難測。
李素像是想起個事兒:“我不在這些日子,這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