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6章 三國志14:觸發最大包圍佔領事件,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不知兵——如果我軍立刻讓雲長翼德調換防區,那他們還是有幾個月時間熟悉新防區、新部隊的。
因為河南冬季嚴寒不如河北,在河北之地,嚴冬無法遠征用兵,最多相持。而在河南潁川、南陽一帶,卻可以攻戰。翼德調去河北,至少要明年二月才有機會出徵,如果熬過春耕農忙的話可以拖到四月,那就足足有五個月的時間熟悉部隊和防區,此其一也。
至於翼德領兵河北的第二個好處,就跟我們要選取的目標有關了——陛下覺得,一旦袁紹諸子內訌,當是誰與誰爭位,而我軍又該趁機擊誰助誰?”
對袁紹的家事,劉備顯然做足了情報工作,不假思索答道:“袁紹溺愛少子,如果引發諸子爭位,自然是袁譚以長、袁尚以愛,立長立愛之爭了。
而我軍與袁尚相距最近,大軍後勤最為便捷,到時候自當與袁譚、曹操一起夾攻袁尚。”
李素搖搖頭,委婉地分析:“陛下,若是如此,則我軍之前所定的‘緩之則待袁氏諸子自相圖害’的謀劃,只能算是半途而廢,沒有執行到底。
畢竟袁譚袁尚雖然有利益之爭,可剛打起來的時候,還不算結下不死不休的血仇,畢竟還是親兄弟,袁尚要是真的危急到絕無退路,被三面夾攻必亡無疑,他難道就不會重新乞和、認兄為主?
他投降兄長,要保住性命和富貴還是可以的。袁譚如果不容他,非要斬盡殺絕,曹操也會趁機更深入插手袁家事務,畢竟袁紹的大將軍是不能傳位的,在關東偽朝的框架下,二袁都鬥不過曹操。”
李素這番話,著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沒有抄襲歷史。
因為歷史上,袁尚就是在袁譚和曹操的夾攻下還死扛到底,但李素認為這種死扛到底有其特殊環境,如今顯然不能復現——
歷史上的袁尚,是覺得自己一挑二都有機會。可現在,他別說一挑三絕無機會,就是跟劉備單挑,袁尚都毫無機會。
這種情況下,直接攻打袁尚,最多就是拿下個鄴城,乃至整個魏郡,然後袁紹的其他地盤都會立刻重新統一認主到袁譚手下,劉備利用這場內訌收割到的利益並不會最大化。
劉備也是慢慢思索了一會兒,把這個道理想明白了,微微點頭,從諫如流:“那依伯雅的意思……”
李素:“我們應該進攻幽州,對付袁熙。因為只有我們不直接威脅袁尚和袁譚中的任何一方,這兩個奪位的正主,才會捨不得眼前全勝的希望,猶豫,不肯復歸團結。
同時袁尚袁譚都與曹操接壤,在我軍擊破這兩者任何一方的主力時,曹操都能趁機以盟友接收他們剩下的地盤。但唯有袁熙在最北方的幽州,跟曹操、袁譚都完全不接壤,中間還隔著一個袁尚。
他們任何一方想在我軍擊破袁熙的主力時以盟友身份接收地盤,都鞭長莫及。而幽州雖然比冀州貧瘠,卻勝在地勢易守難攻,燕山形勝居高臨下。
我軍從剛收復的幷州雲中、雁門一帶,沿桑乾河順流而下,匯入灅水(海河),可直達幽州治所薊縣。一旦兼有燕雲之地,居高臨下而視冀州,隨時可以予取予求。
縱然到時候袁尚已經被曹操袁譚所滅、袁譚也已成曹操傀儡。但只要我軍北據燕山、西阻太行,中守虎牢、桐柏、大別,以至江淮,則冀、青、兗、豫、徐最後五州之地,我們可隨處進擊。
無論從哪一側打過去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曹操卻得疲於奔命。我軍唯一的劣勢,只是後方糧草物資大量轉運到華北平原不易,但明年或者後年初南陽運河修完後,荊益物資幾乎無損耗運到前線,曹操末日也就不遠了!
按計劃,明年取幽州,後年夏季農閒時再總決戰,也不耽誤事兒。”
劉備聽這番論述時,眼神數變,最後他也不得不承認,李素和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