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5章 孫策的真正實力,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猛攻譙郡、把袁術的主力吸引到北面之後,他才從廬江出兵沿濡須水攻打,先拿下了合肥,並控制了巢湖和芍陂兩大湖泊水域、控制交通要道。
最後基本上是隻剩下了一座壽春堅城,也就是袁術最後的首都,和都城裡的幾萬士兵,留給曹操去啃最後的硬骨頭。孫策只是擺出一些水軍,坐船巡航,在芍陂湖面上堵截壽春守軍往南突圍進犯的道路。
而對於壽春城最終能堅守多久,孫策也不愧是知兵之人,他的判斷居然跟劉備、李素差不多,都認為寒冬臘月攻城方非常不利,而且城內糧草物資還很充足,所以曹操這個冬天是攻不下壽春堅城了。
袁術的陽壽,應該還能活到明年春耕之後、曹操趁著農閒組織最後的總攻。如此算來,袁術竟然挺有希望活過他登基稱帝一週年的日子。最不樂觀的情況,至少也能做十一個月偽帝。
周瑜通報的蔡瑁可能來投的訊息,就是在這麼一個節骨眼上送到孫策手頭的,這才有了孫策剛好大軍主力在廬江前線,可以快速沿著芍陂-合肥-濡須撤回長江轉向柴桑的機動可能。
……
孫策親自趕到柴桑之後,準備跟周瑜敘談戰策形勢一夜,然後就打發周瑜前往夏口、到第一線坐鎮。柴桑這個後方二線出發基地,有孫策親自坐鎮就可以了。
因為他們二人也是許久未見,當夜少不了推心置腹對飲,盤點估算一下己方與假想敵的兵力優劣勢對比,也好為最終打不打下個決心。
對於己方的戰力和國土潛力,孫策當然是很清楚的,這不用周瑜告訴他,他只是對敵情還不是非常掌握。
東吳軍這個冬天能用於對外作戰的機動部隊總兵力,大約在十萬人,其中漢族士兵七萬,山越兵三萬(包括丹陽兵也是山越族的)。
而東吳政權的總作戰兵力應該在十五萬人左右,這還沒算緊急情況下加徵的臨時守城的民兵。
或許有人會對這個數字覺得詫異:為何這個時代的江東政權戰爭潛力也隱隱然有些爆棚的趨勢?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江東再發展上十年,也不一定湊得出十五萬機動作戰部隊吧?
這就要涉及到很多蝴蝶效應的影響了:
首先,這一世的孫策,統一江東的過程中少了很多波折,少打了至少三四年內戰。畢竟他本人沒有被江東世家反噬,是他父親孫堅吸走了全部仇恨,孫策對江東的鎮壓和屠戮也對應地少了很多。
另一方面,內戰的提前結束後,孫策就跟歷史上他弟弟那樣,提前進入了種田發展+抓山越奴隸、歸化山越領土的發展路線。而偏偏最近這兩三年的和平種田發展期,又趕上了另一個場外的利好因素——林邑稻也就是雙季稻的普及。
眾所周知,因為李素的先知先覺、讓人開拓南中找到了林邑稻,益州政權早在192年就開始小範圍試中林邑稻了。
後來又經過兩年的嚴格管控和繁衍、加大種子貿易輸入,劉備陣營是在194年實現益州全境稻作區全部種植一季林邑早稻,荊南地區也在195年全部種上了。
而林邑早稻這種作物,畢竟不是什麼“雜交水稻”或者別的“種子每年要重新買”的高科技玩意兒。這東西是前一年收割下來的稻穀就能直接當下一年的種子播種下去的。
隨著劉備陣營大範圍把林邑稻投入食用,民間家家戶戶留種子,這東西事實上已經不可能被控制了。
而孫策陣營是天下諸侯當中當時僅次於劉備陣營重視水上貿易的,而且那麼大的事兒訊息也瞞不住,因此孫策軍得到最初的少量新式道種,甚至還比劉表稍微早了兩個月。
最終孫策和劉表,都是在195年開始,小範圍種植林邑稻以求繁衍獲得更多種子。在發現這玩意兒確實能多收一波後,民間貿易更是瘋狂加大高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