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8章 秋風得意馬蹄疾,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如果讓本地人覺得“外地人明明人少競爭不激烈、普遍成績差,李素給他們面子,還給了那麼多錄取名額”,這裡面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會很麻煩了。
荊州益州計程車人明年肯定會嚷著增加本地人的錄取數量、或者減少流亡北士的錄取數量。
同理,站在流亡北士的立場上,雖然他們因為提前多做了一套“真題模擬卷”,導致備考會變容易些,更適應一些難題。
但只要李素靠“加大數學題的變化和陷阱”,來換取“流亡北士整體考分跟常科的本地人差不多”這個客觀結果,那流亡北士也很容易產生“李素給我們的題目更難,我們雖然考了跟南方人差不多的分數,但那是因為我們更努力”的錯覺。
畢竟人類都是隻看賊吃肉,不知賊捱打的生物,自己和別人的風光誰都看得見,辛苦則只看得見自己的辛苦。不把士人的這些無理不甘邪念控制好,李素根本就沒法穩定統治,客觀上公正也沒人信。
而加入了楊儀等人作為“考分價值錨定”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能公允不少,大家就會看到:
“誒,這個楊儀在九月底這場裡,數學考了8分(滿分9分),十月中旬那場賓貢加試,看上去題目變化多了難了,但他還是考8分。看來李司空委任的命題組非常秉公,出題變難的趨勢和考生多做真題額外掌握的速度差不多,對前後科很公平。”
鄧芝等幕僚把這些前因後果縝密思維都想清楚之後,對李素施政的穩健嚴密,簡直佩服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李司空對於各種歷史上從未見過的事物、在實施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的細微的新問題的推演,怎麼能強到這種程度!簡直就和左右互搏了幾十招、換位思考了N個視角,自己跟自己對抗找茬之後一樣縝密。
此後幾天,鄧芝就把賓功科的準備工作按照新的要求繼續嚴密細化準備,同時常科卷子批完,成績也都張榜公佈了。
董允考中了明法,楊儀考中了明算,費禕中了一個孝廉。
其中費禕是今年最年少的中舉者,虛歲都才十四,就被拉來陪跑了,他的族親長輩也沒想到這個虛歲十四的少年會在經義上突圍。
因為他是年少的典型,李素把這個典型抽出來,臨時“法外加責”讓他去多當兩年實習郎官,打磨打磨脾氣,費禕也欣然接受了。李素順便讓人宣佈了明年開始正式實施的“少年中舉管理辦法”,以後遇到這種情況都比照費禕執行。
其餘董允、楊儀等人其實也才十五六七的年紀。
全部茂才錄取了12人(三年一屆,所以每個州每屆要取三個茂才。依然跟桓靈時期每州每年舉一個茂才的數量持平),明算明法四科和茂才,每科錄取了接近40人。
所以那些歷史上留名的名臣,其實也就在取士的總規模裡佔了不到一成。除去前面提到的三個名字,李素後世隱約有印象的龍套全加起來,也就十幾個。
可見科舉確實是起到了“發掘很多歷史上原本都沒聽過沒出頭”的人才的作用。
中舉之人都被戴了彩花,騎著馬在襄陽城裡逛了一圈,秋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襄陽花。不過漢末的民間慕文之風畢竟沒有後世宋明那麼猛烈,儘管圍觀群眾還是很多,但都是看熱鬧為主。
人們眼神中並沒有宋朝人那麼猛烈的豔羨,反而有一些認命的麻木——顯然,這些圍觀群眾依然覺得科舉裡面有很大的水分和內定,都是命。
他們的判斷也不能算錯,畢竟圍標成功也依然是主流,只不過襄陽這一場圍標成功的比例比長安那一場又有所降低了。長安那邊寒門子弟變著法兒突圍的不到一成,襄陽這邊這一場卻達到了兩成,從比例上看早已翻倍。
這和李素到了襄陽之後的折騰、對世家大族的額外打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