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1章 大將軍“光復”河內,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走晚不走在這天晚上走,所以連連得到訊息、試圖派部隊追擊堵截,也已經來不及了。
袁紹軍在三天前攔河堤壩第一次被毀的時候,其實是最警覺的,在城牆即將被攻破的時候,也是比較警覺的,因為從戰爭心態來分析,那些點都是敵人比較容易走比較容易絕望的時間點。
至不濟,如果再往後拖,拖到諸葛亮在野王城牆破口內安排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線也岌岌可危的日子,那也是關羽撤軍的高危期。
誰知關羽偏偏就是選了“在新一輪的殺手鐧剛剛亮出來、我軍戰況還能堅持新一輪週期”的情況下,“乘勝撤退”。
簡直如同後世那些炒股莊家做了半天圖形哄騙韭菜、結果才剛拉一個漲停板就虛晃一槍果斷出貨,把袁氏韭菜割得不要不要的。
袁紹的部隊組織起追擊的時候,關羽已經往上游航行了二十多里,從河上把本就沒有完全修復的堤防再進一步破壞一下,然後繼續逆流而上。
袁軍的船隻都在下游,肯定追不上,只有騎兵足夠快速反應,可以沿著沁水兩岸騎射截擊,但關羽軍有船,騎射根本沒用。
只有個別夜晚航行出現事故、相撞擱淺的落單戰船,被袁軍圍住衝到近前砍殺。過程中累計也損失了五六條艨艟、幾十條小船,也是在所難免的。
把兩萬人撤下去,過程中怎麼可能完全不蒙受損失。
部隊逆行到五更天,已經靠近了石門陘。石門谷口有漢軍紮營守關的部隊,就在關羽撤退前兩天,石門陘外的沁水縣也被漢軍放棄了,沁水縣守兵也全部收縮到石門陘執行堵口。
石門陘西側有河谷緩坡,東側就是沁水流經山谷,此處是太行山與河內平原的交界處,沁水落差比較大,船隻無法自力逆流而上。
所以士兵們透過防線後紛紛下船、然後站在東岸拉縴把船拉過這幾里地的湍急河道。
袁軍追到石門谷口,礙於此地同樣是太行八陘級別的險要之地,無法攻入,眼睜睜看著關羽從谷側的湍急河流撤走。
於是,野王、沁水、溫縣數戰,結果就是袁紹原本打算分割漢軍、各個擊破,集中優勢兵力車輪戰,把關羽在河內郡突出部的六萬守軍全殲。
結果,袁紹累計死了兩萬多人,傷、逃四萬,卻只換來了殺敵數千。
關羽給袁紹放完血後,還有五萬多人走沁水、黃河水路都成功後撤了,依託石門陘、軹關陘、箕關陘等太行八陘中的三陘,繼續跟袁紹打山谷阻擊戰。
而且袁紹的部隊進一步前推之後,後勤補給只能依賴黃河干流。其他沁水、濟水的航運條件都嚴重惡化。
之前為了逼關羽走位而瞎搞的水攻計策,遺留下了大片原本肥沃灌溉良好的低窪農田被淹、河內西部半個郡原本的富饒之地,到處有小沼澤,還有被淹死的百姓。
從七月初一決水以來,到如今七月初六,經過六天的醞釀,瘟疫也逐漸猛烈起來。諸葛亮走的時候,倒是本著人道主意的考慮,把軍中多餘帶不走的藥材,凡是可以扛傷寒和其他夏季蟲媒傳染病的,都分發給野王百姓。
同時,諸葛亮走之前還組織了把攻守雙方以及城內百姓死者的屍體,累計一萬多具,凡是能收屍收到的,全部用被攻城方投石車砸毀的民居的廢棄木材,集中焚燒處理。
因為諸葛亮知道,在敵軍水攻改道河流、沼澤處處的環境下,哪怕淺埋屍體也無法阻止死屍被大面積浸泡腐爛傳染疾病,必須燒掉才絕對安全。
但城外攻城方陣地裡、那些敵控區的屍首,諸葛亮也沒辦法去收。而且他撤軍的時候也不可能“攜民渡江”,因為船根本不夠,能運走兩萬戰兵已經是很不錯了。
百姓就指望他們在淪陷區暫時給袁紹當順民、自己注意衛生條件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