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話,曹孫之間歷次戰役,也就不會再糾結於壽春、濡須口、合肥這幾個戰略要點了。正是因為這幾個點控制了淮河水系進入長江水系的河流交匯點,所以不打下來就沒法水路運糧、沒法繼續進兵。
劉備琢磨了一下魯肅看到的問題,轉向李素又問道:“子敬所慮,伯雅可有解法?”
李素也不敢託大,認真想了想:“倒是有些想法,但不保證奏效,只能說是一試,如果敵軍不中計,我們也沒什麼損失。”
劉備:“說來聽聽。”
李素:“上策麼,便是讓子龍領數千騎兵,隨軍帶足七八天的乾糧,往遼水東邊的支流溯流而上數十里,假裝切斷遼隧敵軍與襄平敵軍的聯絡。
甚至營造出‘我軍主力放棄水路運糧、願意承受陸路以牛車運糧二百里的損耗,直撲襄平攻城’的姿態,逼著遼隧塹牆防禦體系內的敵軍追擊我們,從而逼敵野戰。此策的好處是隨時可以試試,不成功無非也就讓子龍白跑一趟,別的沒有任何損失。”
劉備剛聽到這兒,立刻拍板:“好計,雖然敵軍不一定中計,但也沒什麼耗費,讓子龍立刻準備一下,今日便作出迂迴佯攻的姿態。”
不管敵人相不相信趙雲要偷家,先演一演再說。
這也是對付敵軍分兵囤駐兩處時,最容易想到的。圍點打援嘛,假裝威脅兵力弱的那個重要據點,引誘兵力強的去救。
李素這個上策,其實也是直接抄了司馬懿滅公孫淵時的辦法。如果張純的智力值比公孫淵高,那就多半沒搞頭了。
“再說中策。”吩咐完之後,劉備回頭繼續問李素。
李素:“如果上策演完後,敵人無動於衷,那就只好將計就計,真的分兵去迂迴襄平、甚至試探性攻城。攻城的強度不重要,關鍵是要確保斷絕襄平與遼隧這邊的內外訊息,只讓遼隧敵軍知道我們在攻襄平,卻不知道我們攻得有多激烈、到底投入了多少人。
如此一來,假以時日,遼隧這邊的敵軍肯定會沉不住氣。就算他們不敢直接放棄遼隧回救襄平,至少會伺機渡河到南岸、截斷我們透過陸路給襄平圍城前線運糧的糧道。
這時就要考驗我軍欺騙部署的能力了,只要能讓他們誤以為我們留在遼隧這邊的預備兵力和糧隊護衛不足,他們就會大膽出來劫糧。
此策與上策相比,成功率更高些,壞處則是萬一失敗,比如演得過了,救援運糧隊的兵力打不過敵軍劫糧隊,那麼我軍必然會蒙受損失,糧草也會大批被燒甚至被劫。”
上策是成功率低,但失敗了沒損失,等於空頭下注。
中策是成功率高,失敗了也有損失。
敵軍來劫糧的機率還是比較大的——因為襄平就等於後世的遼陽市區,所以從遼隧往襄平陸路運糧的道路其實迂迴空間不大,基本上也就離開遼河最多十幾裡。
因為再往西南方向,就是後世的鞍山山區了,這個時代的牛車走山地加沼澤運糧,幾乎是找死。漢軍陸路運也只能沿著遼河河谷平原走,全程路線非常狹長。
劉備摸摸鬍子:“下策呢?”
李素兩手一攤:“下策……就只能分兵迂迴渡河,然後繞回來,從前後兩方向圍攻遼隧塹牆工事。不管怎麼說,這也比只從南岸強渡河流、再仰攻塹牆勝率高些,所以勉強算是一個策吧。徹底殲滅遼隧敵軍後,再穩紮穩打攻打賊巢襄平。”
聽完後,劉備嘆道:“伯雅這上中下策倒是好,互不衝突,可以一條條試過來,越上越賺,不成也大不了退求其次。”
對於這個誇獎,李素笑而不語。
可能這也是他超越於這個時代的思維習慣了吧。他做計策,從來不是跟其他漢朝謀士那樣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而是沿著“先從萬一騙到後收益最高的計策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