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章 李中郎回京,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把上庸縣徹底肅清了,帶著兵回來,那些信了張魯邪的縣吏,能換自己人也都換上李素軍中帶來的小吏。
差不多與此同時,趙雲也帶著一些援軍抵達了武當山,與李素會合了。
而這一週的考察之下,李素也發現了在漢末種田的一些通病,他就這樣在武當山上納涼消暑,一邊寫點東西記在小本本上,準備回去後跟劉備說,組織百姓學習新的技能。
之前在漢中的時候,李素就發現了,這個時代的百姓很多都不懂多少種田技能,或者說會種的農作物就非常可憐的幾種,換別的就不會種了,也沒人教百姓。
這時代最先進的農書也就是《四民月令》,李素前世沒看過,但到了漢中之後,他特地讓人找來一本《四民月令》看了看,發現跟南北朝時候的《齊民要術》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關鍵是《四民月令》的作者口吻,一看就是一個豪強家大莊園的大管家,知道如何組織排程農奴一年四季如何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輪休種植各種蔬果。而百姓很少有懂這些。
李素在蜀地,看到花椒已經是一種成熟的商貿貨物了,很昂貴,茶葉也是如此,還有做枸醬的那種果子。但百姓不會去“耕種”這種作物,貨源都是來自於上山採藥的藥農,所有收穫都是純野生的。
同理,李素如今想要治理的這地方,按說可以靠水吃水,有沼澤地也沒關係,但百姓只會捕魚,從沒想過養魚,芋頭也都是沼澤地裡野生挖的,很少有人將其視為農作物,而是“樵採所得”。
真要是開化一下民智,讓蜀地山區的富餘人口知道“山坡地也是可以主動種花椒種茶樹種甘蔗”,讓沼澤區富餘人口學會養魚種芋頭,益州何至於一到六七百萬人口就馬爾薩斯陷阱內卷呢。
任重道遠吶。
收復上庸之地的過程,軍事和政治方面的挑戰幾乎可以說是忽略不計,但其他方面的無力感讓李素很鬱悶。
有業餘時間自己寫一本山寨版的《齊民要術》也好,雖然他不懂齊民要術,但照著《四民月令》借鑑、再讓一些老農把種這些“目前人還不認為是農作物”的經濟作物的方法總結出來,李素記錄轉化為文字,這點他還是做得到的。
而且也沒必要親自寫,文字整理完全可以交給諸葛瑾他們嘛。
李素一番折騰,最終在六月中旬才離開上庸山區,六月十八日,他把大部分人馬留在了益州地界一側待命,自己帶著嫡系船隊抵達了襄陽,然後打探了一下朝中的形勢。
得知董卓還在河東拖延時間,何進尚未有任何動作,而朝廷對於外兵越境調動的限制和指責,也確實比靈帝在位時鬆懈了不少。
李素這才放大了膽子,讓趙雲典韋帶了五百名騎兵,作為入朝覲見使團的護衛名義,從襄陽轉入淯水、抵達南陽。
而後才上船登岸,從南陽走陸路,直奔荊州與司隸邊境的伊闕關。
不過,在進入司隸之前,李素讓趙雲隱下旗號,然後先派快馬秘密進京打探一下何進與宦官鬥爭的進度,而典韋則護著虛假的旗號緩緩而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