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章 李中郎回京,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西城盤桓修整數日,充分掌握當地情況後,李素在申家人的帶路下繼續西行前往上庸。

說實話,這一帶地區,他兩世為人,還是第一次走。親自乘船經歷過一遍,才知道路途的險惡——從西城順流而下,只要一天時間,就能透過碭縣抵達武當,足足六百里路程。

當然這不是直線距離,直線只有四百里,因為漢水是蜿蜒曲折的。

船速如此之快,可見漢水在秦嶺中的落差之大,已經僅次於長江的三峽段,而遠比劉備軍之前征戰時經歷過的嘉陵江、宕渠更為湍急。

這就意味著船靠划槳或者風帆行駛,根本不可能逆流而上——難怪歷史上諸葛亮死後,蔣琬當政時期,蔣琬提議變更北伐策略,改為集中兵力收復東三郡,卻遭到朝野一片反對,而反對的理由也都很統一:

從漢中居高臨下順流衝擊,拿下西城、上庸固然易如反掌。但拿下了也不過是得到一塊“餘贅之地”,沒法反哺漢中地區的民力財力軍力。

因為在上庸就算種出餘糧、生產出多餘的軍需物資,你走漢水水路也運不回來啊。除非你有膽量直接再順流而下攻下襄陽,否則只拿上庸就是浪費國力。而蔣琬時期蜀漢的國力明顯是打不下襄陽也不可能守住襄陽,只能作罷。

“沒想到這個地方河道如此陡峭湍急,不來一次那是真不知道交通基礎設施比巴郡還惡劣。”李素望著兩岸壁立百仞的秦嶺,心中不由感慨,甚至還忍不住吟唱笑罵:

“朝辭西城彩雲間,六百武當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哎呀,李中郎好詩啊。世人只知樂府有五言,中郎竟獨創七言,還朗朗上口。”帶路檔申凱聽了他的低聲吟唱,連忙拍馬屁。倒是典韋在旁邊什麼都聽不懂,不知如何叫好。

李素心情不佳地粗暴打斷:“好個屁——不許記下來啊!我這是咒罵秦嶺險惡,感慨百姓出入不易、朝廷也無法調集民力物力。這種詬詈天地的粗鄙之語,記什麼記!

對了,說正事兒,我問你——你們久住上庸,可知此地百姓有什麼別的辦法逆水行舟麼?總不能每次行船順流而下、都不開回來吧?”

申凱被罵,卻絲毫不敢生氣,反而由衷感慨:李中郎不愧是當世大賢,不但知天命,還出口成章,咒罵老天爺都隨口罵得這麼文雅!

馬屁歸馬屁,問題還是得回答,申凱陪著小心解說:“此地百姓很少行船,偶爾有,也只有運貨到下游的,返程時遇到衝不過去的激流,只能在岸邊拉縴拉回來、盤灘而過,極為辛苦,所以商旅幾乎絕跡。”

李素又仔細聽了一會兒,才理解其中含義。

他來的路上也看了,並不是所有河段都那麼湍急,而是總共有那麼三四處,區域性落差太大太急。除了這三四段之外,其餘河段是可以靠搖櫓和風帆逆流的。

而一旦到了那幾個湍急險灘,就得先把船上的貨卸下來、搬到岸邊走路運過這一段,再把變輕的空船拉到上游過掉這一段,然後再裝船。

那麼費力,誰還肯在這裡做生意,李素瞭解之後,只知道百姓為了運食鹽才會費那麼大勁兒,因為秦嶺山區裡是不產鹽的,而鹽又是不得不吃。

上庸的鹽價,居然要比外面的世界貴出每鬥好幾百錢,差價都是運鹽人的辛苦錢。

李素不由想道:“整個上庸地區應該有接近十萬人口,西城是五千多戶,兩萬多人,上庸縣八千多戶,三萬五以上人口,其他七七八八加起來,算上房陵一共四萬人。

既然有需求,而且漢水河谷兩岸也還有那麼多坡地荒蕪可以開墾,灌溉條件也好,未來倒是能用來安置流民開墾。

如今戰亂波及到的地方還不多,蜀地非常富庶,成都平原三郡人口早就飽和了,進入馬爾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