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知之為知之,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夫表功錄善,古今之通義也。茲念故議郎蔡邕,賢良方正,博學有道。雖僻處江湖十載,仍束身自修執節淳固,著《駁災異論》,洗刷張逆流毒。念念體憂君父社稷,斷斷無他,其心休休焉……

值此多事之秋,本當拔擢顯位,然詢之左右,言公意不在仕。故念許由不仕有唐,帝德不衰;夷齊不食周粟,無損周望。王道不忍使久逡巡於朝,其賜金十斤、帛百匹、授關內侯,遣歸田裡。”

“……幽州別駕李素,恭謹良篤、學兼數家、長於著述,又以運籌之功顯於北疆,特許幽州牧虞法外加例、舉其茂才,朝議授‘護烏桓校尉擁節長史’,秩千石……”

蔡邕和李素等人,低著頭靜靜聽朝廷使者宣讀完封賞敕命,心中的驚喜、詫異和不解,交織陳雜。

蔡邕的內心尤其矛盾:“我什麼時候表達過不想回朝做官的態度了?為何陛下‘詢之左右’後,拿許由之類隱士比喻我?真當我準備著書立說、教書育人度此餘生了?”

雖然那些錢財賞賜還算豐厚,給個關內侯的名分,更是足夠有面子——雖然靈帝一朝的關內侯是明碼標價五百萬,已然淪為一種沒有食邑的純榮譽。

相比之下,四個月前才剛掛上他“蔡氏門徒”名分的李素,已經從六百石的別駕進一步飛昇到一千石的擁節長史了。

只論品秩的話,這已經比蔡邕下野前當的議郎還高了。

但不管怎麼說,蔡邕已經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內心對李素也愈發感激。

使者收起敕命,一切禮節完畢,才虛扶了一把蔡邕,低聲安慰道:“蔡公可是為陛下不召入朝而疑惑?稍安勿躁,朝中三公集議以為,如今還不到時機,待張舉覆滅之後,自然會召蔡公回朝。”

蔡邕這才心中釋然,尷尬一笑:“哪裡哪裡,這些年得以拔擢後進,也頗慰平生。在朝在野,都是為天下蒼生謀。”

跟李伯雅的交易哦不是交情,真是這輩子最划算的交情了。

一番客套後,甄府分出一些家人自去款待使者。

蔡、李則持敕命自回內院,但對他們的恭維狂潮卻顯然才剛要開始。

“恭喜恭喜啊,李長史年僅18,便授秩千石。一年之內,四易其官,論少年得志,真乃本朝罕有。”甄家的幾個管事、還有今天來這兒晃悠的二少爺甄堯,連忙紛紛對李素道喜。

“唉,官職大小不重要,都是為朝廷效力。”李素連忙謙遜。

甄堯堅持道:“李兄過謙了,蔡公與李兄肯在寒舍著書刊印,使寒舍蓬蓽生輝,今遇如此大喜,自當設宴慶賀。想來用不了幾天,幽州那邊和中山本地,都有不少官員會來慶賀,招待的事情,請李兄放心,有我們甄家操持,不會墮了禮數的。”

然後,甄堯就吩咐準備几席最繁華高檔的酒席,讓管事陪蔡邕和李素飲宴慶賀。

但他自己還有孝在身,就不陪喝酒了。

與此同時,剛才躲在後面看熱鬧的蔡琰和甄家女眷,也才敢竊竊私語討論起鬨。

有一個跟蔡琰年紀相仿的小姑娘,是甄家的大小姐甄姜,今天本來是帶著二妹來找蔡琰玩的,美其名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學習吸收一下“當世知名才女”的氣質。

因為服孝的關係,她們每次來也絕對不會找李素玩,穿著一身白絹的裹衫孝服,非常謹慎禮貌。

她們學識不如蔡琰,就拉著蔡琰偷偷問:“姐姐,那‘擁節長史’是個什麼官?剛才的敕命都聽不懂呢,好話說了一大堆,到底是個什麼嘉獎?”

蔡琰對朝廷官制頗為了解,便耐心解釋:“那是可以全權代表朝廷、負責跟烏桓各部交涉的使節呢。本朝蘇武出使匈奴、班超出使西域,皆擁節以代表朝廷威儀。”

甄姜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