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章 教科書式的劫營,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日凌晨四更天,三千丹陽精兵悄咪咪摸到山腳下,準備登山攻營。
佷山並不是什麼很高的山峰,相對於北面的夷水河面落差不過百餘米,坡度也還算平緩。
佷山距離夷陵縣城五十里左右,夷水自西向東留過兩地,在佷山以西往北迂迴了一下,到夷陵縣城附近又往南拐回來。
關羽軍的營地,設在夷水往北拐的那個彎道里,距佷山與夷陵差不多都是三十多里路。
張羨、金旋與關羽交戰至今,雙方也都心知肚明,知道大家都只有步兵沒有騎兵,因此也不怎麼提防夜襲劫營——步兵帶著輜重常規行軍,一天也就五六十里。要是奔襲三十多里夜路,還爬一座山,體力基本上都耗竭了,還打個屁的仗?
就說張羨軍自己,他們一大早為了攻打關羽大營,就是天剛亮出發、走了三十多里路去關羽軍大營,到那兒基本上是辰時末刻了。打仗打了巳時、午時兩個時辰,午後退下來稍稍吃點東西,又趕那麼多路回來。黃昏時分才回到營地,所有人都是倒頭大睡。
一天之內列陣打仗兩個時辰、往返走路七十里,以漢朝人的營養狀況和油水儲備,早就倒下了。普通小兵除了剛趕到的那天有勞軍待遇稍微沾了兩口肉,後面根本就沒肉吃,仗打完了就更沒肉吃了。
不過,張羨的預料顯然是錯了。關羽對部隊的掌控力和排程能力,已然超出了他的想象力。
關羽的部隊並不是走路來佷山大營的,而是先走夷水行舟三十里,然後到山邊只剩五六里路時才登岸。
划船的以今天抓到的俘虜為主,都沒有攜帶武器,另有少量精兵看押,確保他們不會搞小動作,這樣就能最大程度確保作戰部隊的體力。
這三千劫營的戰兵,都是從下午就開始抓緊睡覺、睡到半夜自然醒出發,船上那一兩個時辰還有點小酒小肉墊墊肚子醒醒神,所以四更天時反而處在精神最飽滿的狀態。
當然這一切也得感激為大軍提供就地徵糧後勤工作的董和董縣令(一週前還是縣丞,因為籌措軍糧有功已經火線提拔為縣令)。
董和動員周邊數縣百姓為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足額提供米菜酒肉,做得非常好。連張羨的部隊遠道而來、都不能保證這麼充足的吃食。相比之下,只看軍糧供給,似乎關羽才成了主場作戰的一方。
“興霸,你帶五百斧盾兵為先鋒,銜枚而進,不許舉火。到營外時,分數路摸進營中,儘管摸黑砍殺便是,以口音區分敵我。
我與幼平,率領主力落後小半炷香的時候趕到,嚴陣舉火而進。一定要關照士卒到時候脫去罩袍,露出裡面的白布披肩,以免誤傷。”
關羽最後關照了幾句,這才放叼著刀子的甘寧離去。
甘寧可以百騎成功劫魏營,卻未必能率領數千騎成功劫魏營。因為劫營的成敗不是光看人多人少,更要有與人數想配合的戰術與敵我識別體系。
當劫營者只有守軍的幾十分之一,甚至幾百分之一時,進攻方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摸黑混入敵軍,趁亂取勢。他們連火把都不用打,見人就砍,反正砍到的肯定是敵人,因為敵人比自己人多太多。
而守軍懵逼之間卻不敢胡亂反擊,就算反擊了,誤傷砍死的自己人也比敵人多得多。
就像一滴水掉進油鍋,固然會被無數的油濺沸,但更多的是油濺油本身。
關羽讓甘寧先帶五百最精銳的斧盾兵,圖的就是“趁著不需要考慮敵我識別可題的最初突襲期狂砍一波、徹底打亂敵軍”,再讓不得不考慮敵我識別的大部隊有序壓上。
用兵不多,卻需要數名知兵擅戰的統兵大將配合,別人想複製都複製不了。
換個場景,哪裡去為一支三千人的劫營部隊同時配置關羽、周泰和甘寧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