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章 困守孤城,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越過關門,後續還有吳蘭暫領的吳匡部一個營,依次而過。
至於吳匡本人,他雖然名義上是高順的直屬領導,但因為這裡的戰爭狀態屬於長期靜坐,他不想吃這個苦,就常年駐紮在葭萌縣城。
等這邊劍門關突破的訊息確認後,吳匡自然會從葭萌前出到梓潼,幫著張飛確保梓潼、江油方向的後路,好讓張飛和高順放開手對付正面之敵。
……
隨著劍閣道被打通,漢中大後方進入成都平原的所有道路,全部落入劉備軍手中,從此可以進退自如。劉備軍囤積在葭萌縣的糧草,也可以透過棧道運過來補貼廣漢郡前線——
但事實上,也不需要這麼幹了,因為廣漢郡境內投降的縣過多,劉備軍可以隨便支用投降各縣官倉裡的糧食。秋收剛結束不久呢,在富庶肥饒的成都平原上,到處滿倉滿廒,怎麼可能缺軍糧,劉焉就算肯堅壁清野都是來不及的。
到了這一步,再固守任何交通要道節點都沒有意義了,有意義的只有最後集中兵力大決戰一場,以及選兩個如果最後戰敗需要固守的據點。
南線戰場上,劉焉率領主力回成都、綿竹,找龐羲集結兵力的同時,負責斷後的王累也過得很慘。
劉焉留給了王累大約萬餘人的益州本地兵拖住趙雲,之所以不給東州兵,也是因為劉焉早就知道王累這個棄子是不可能打贏趙雲的,寶貴的三萬東州兵還要留著最後決戰呢。
於是乎,王累起到的作用,僅僅是拖住了趙雲三五天。
這些益州本地人本來就軍心士氣渙散,在眉山平原上一萬人打一萬人,還是面對歷戰見血多年的幽州精騎,哪怕有營寨可以依託,那也是完全頂不住的。
只不過主力大軍留下的龐大營寨,讓王累有很多戰略縱深可以逐步放棄,半天棄守一個營,都能拖住趙雲好幾天。但是拖到四天,退到最後一處大營,退無可退之時,也就是王累抵抗結束之日。
趙雲稍微兩個衝鋒,益州新兵整曲整曲地倒戈投降,王累試圖約束軍紀,倒也沒被自己人背後砍黑刀,但卻被逃竄的亂兵踩了幾腳,受傷昏死過去。收編完後趙雲在降將的指認下,把王累俘虜了送去醫治。
趙雲這也是嚴格遵照劉備在他出發前關照的戰俘政策:對於世食漢祿之人,如果死硬幫助劉焉不肯投降,那當然沒的說,算是背叛朝廷。就算不殺,至少俘虜之後要削職為民。
但是對於被劉焉從庶民中提拔起來的人才,人家沒有食過漢祿,沒受過朝廷恩惠,心中沒有朝廷,那就留條性命以觀後效。
畢竟劉備自己也是出身貧貴,血統是高貴的,但小時候家境錢財很貧窮,他能夠理解“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態,也願意給忠心侍主之人一個機會。(劉備喪父之後、十五歲以前,很窮,這個沒疑可。有錢是他叔贊助遊學之後)
或許這就是劉備一貫接地氣的用人觀吧,也是他籠絡人才的本能手法。
十月初七,趙雲擊潰王累後,進一步佔領了武陽縣,這也是犍為郡境內最後一個劉焉手中的縣了。趙雲的部隊在成都平原穿梭而過,劉焉根本攔不住他,也不敢攔,只能縮在縣城和大營裡擺出防禦姿態。
三天之後,來去自如的趙雲終於在綿竹附近與自北而來的張飛合兵一處,這幾天他閒著,也不忘繼續改造、收編那些散落的青羌兵、叟兵俘虜,兵力反而越打越多。
另一側的張飛軍因為接到了高順、吳匡,本來就多出高吳二部大約兩千京師北軍的精兵,又收編一點張任等人的部隊,挑選真心被劉備洗腦願意反戈的。
所以,當張趙合兵的時候,發現他們的總兵力,已經從出發時的兩萬人,膨脹到了兩萬五千人。還有更多零散的地方降兵,戰鬥力不行臨時動員的,張、趙都懶得帶,以免行軍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