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章 大義名分,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天之後,龐羲見劉備收下了他送還的人質、大致接受了條件,也就順水推舟帶著成都縣全城軍民投降了,府庫封存,沒敢妄動,只求劉備給他留個官職。
劉備也算網開一面,給他留了個太守之職。
龐羲原本打算在蜀、廣漢、犍為三個富庶郡裡挑一個,這當然不能答應。所以最終折衷的結果是:把犍為郡拆分為二,把靠近南中的一半地皮拆為“朱堤郡”,讓龐羲當朱堤太守。
朱堤郡的命名來歷,自然是因為那裡原本就有個朱堤縣(昭通),拆郡時直接沿用新郡治的縣名當郡名。除此之外還下轄南廣、南昌、堂琅等四縣。
轄區大致相當於後世滇省的昭通和黔省的六盤水兩個地級市。論面積其實是不小的,只是因為地處十萬大山之中,漢人人口稀少,南蠻眾多。
龐羲也只好捏著鼻子接受了,去當他的五縣太守,從此被邊緣化出了益州政壇,對於這種投機分子,這也算是最好的善終了。
龐羲解決之後,益州全境就只剩劉焉本人坐鎮的綿竹孤城一座,劉備不想勞民傷財,把抓獲的益州兵俘虜遣散歸農了大半,免得軍糧消耗太大,只留下大半嫡系部隊圍城。
劉備來之前跟李素討論過,知道益州的世家大族水也挺深的,所以他很懷念李素當初幫他拿下遼東時的神奇操作——那一次,張純死之前,可是把遼東兩大豪強家族田氏和公孫氏,在襄平城裡的核心族人,以“通敵”罪名殺掉了一大半。
所以劉備想等李素回來,捋一捋如何趁著把劉焉幹掉的同時,不著行跡株連一些不太好描述的人,或者是讓某些人因為“勾結劉備想要投降”,被劉焉所殺,為以後的治理鋪墊。
為此,哪怕晚一兩個月再佔領綿竹也是划得來的,反正過年之前一切必須搞定,而李素最晚十一月底之前,肯定也能趕回成都平原的。
說不定現在的李素,已經跟皇甫嵩完成了最後的交界工作,在返程路上了呢,誰讓蜀道艱險,從長安回成都,可能跑一趟都要一個多月。
先圍著吧。
……
話分三頭。
劉備猜得不錯,當他接受龐羲投降的時候;北線的李素,正在三輔之地為皇甫嵩的愚忠善後;東線的二弟雲長,則已經殺入荊州境內,以“肅清道路,為討董做準備”為名,攻打秭歸縣城。
先說李素這邊,他為什麼會被皇甫嵩喊去,這裡面的遠因還挺複雜。
如前所述,孫堅與董卓軍之間的魯陽、梁東兩場戰役,是發生在今年的八月份。
但事實上,在梁東之戰結束後不久,董卓就覺得雒陽不穩,八月中旬正式決定把漢獻帝西遷長安——上半年董卓已經陸續把一部分朝廷機構遷移過去了。但正式、徹底遷移,還是以孫堅的梁東之戰為標誌,促成了董卓的決心。
另外必須澄清一點,皇帝的遷移在先,後續的百姓遷移、挖掘雒陽周邊歷代皇陵等等行徑則要晚一些。
而至今為止董卓也還沒有燒燬雒陽城,因為大軍還在雒陽周邊繼續與討董聯軍作戰,所以城市周邊設施董卓軍自己也要用,放火一般都是最後一步,要軍隊都徹底走的時候才放。
在演義裡面,似乎劫遷天子、遷移百姓、掠奪財物、開挖皇陵、焚燒洛陽是一氣呵成的,幾句話就完事兒了,實際上是個大半年、分階段的過程,每隔幾個月才推進一步。
東線酸棗盟軍陣營裡的曹操,是在得知了孫堅的梁東之戰結果、以及聽說董卓正式把天子遷走、並開挖東漢先帝陵寢後,大約在九月初,才決定率軍西進與董卓一戰。
袁紹聯軍照例絕大多數人都沒鳥曹操,但鮑信、張邈還是助戰了。鮑信派出了全部人馬,張邈派出了一部分兵力。
兩軍最終在成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