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使匈奴中郎將李素,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流:“子仲,我看子義此戰,收穫不小啊。剿滅海盜事小,關鍵是實戰出真知,試出瞭如今戰船不好用的幾個缺陷。未來天下若是有變,要久鎮遼東,改良戰船的錢可不能吝惜。”

糜竺也很敞亮:“這是為了地方安定,該當的。莫非伯雅先生連戰船都懂,知道該如何改?儘管吩咐,我讓工匠處置便是。以後造新船也按先生交待。”

李素便指著目前沙船型的海船,稍微說了幾個點:“海上行船,最重要的是遇橫浪時穩定,所以當初我讓你們加了水面以下的橫向穩定鰭。現在看來,穩定鰭效果不錯,可以繼續加寬,同時船頭倒是沒必要再用方船了,可以收窄削尖,減少阻力加快船速。

不過往常船首寬闊,也不光是為了穩定,更是為了減少從船上往兩舷放箭的死角。船頭變尖之後,這個問題不如用‘寬於船體的凌空船首、船尾樓’來解決。

比如船體中部是兩丈寬、舷高出水面八尺,可以把船首樓和船尾樓做成從甲板以上再往兩舷伸出挑空、高一丈五尺,前後開舷窗。戰時有敵兵想跳船,從本船的首尾樓箭窗側射就能射到撓鉤攀船的敵兵。

這種射擊多在十幾步的距離內,可比各船相互射擊要精準得多,幾乎可以確保從船舷低處跳幫的悍敵絕無登船可能,效果與守城相當。”

糜竺聽得有些懵逼,腦子裡想了很久才想象出這個造型。

這等於是在船頭和船尾的部位,船體可能才兩丈寬,而上層建築卻要再每一側寬出三四尺,總寬可能有兩丈七八尺。

那船豈不是頭重腳輕了麼?

“自古未聞上寬下窄之船……不會傾覆麼?”糜竺有些沒把握地問。

李素:“所以才要你進一步加寬穩定鰭,另外,如今朝廷水軍的樓船,都是內河航行,其船樓高大巍峨,一般居於船體正中。那些樓船不也沒有傾覆?

真算算分量,我這個方案,上層建築總重肯定是比樓船輕很多的,重心只會比樓船低。上層建築的分量要用在刀刃上,以後只加船首船尾樓,卻把中間部分的甲板做得儘可能低,節約重量省出來給首尾樓。”

戰船的上層建築從中間一大坨城樓改為首尾兩個雖寬但總體長度不長的小樓,也算是造船技術的進步。

歷史上華夏的樓船、曰本人的安宅船鐵甲船,跟同時代西方進入大航海後的克拉克船,艙室佈局科學性差距就在這兒,跟守城時造各種凸出部打掃死角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李素而言,他也不是很專業,但畢竟後世“大航海時代”之類的遊戲玩多了,一點小心得也夠漢朝人琢磨很久了。

大而無當還不如重點防禦、好好設計一下射界效率,弄兩個小巧的360度開火船樓。

糜竺花了很久,又結合了守城的常識,才認識到了李素這個設計的妙處。

“此計大妙,如此一來,就不怕敵兵登船肉搏了,就算他們要跳船,在雙方水兵差不多精銳的情況下,至少也要付出三五倍的傷亡。”糜竺不由擊節歎賞。

李素也是真理越辯越明,忽然想到一個損招:“咱還可以推而廣之——如今水師不都喜歡造通體城樓的樓船麼,覺得越居高臨下、放箭對射越有優勢。

咱將來還可以誤導一下其他心懷不軌之徒,弄一種回字形船樓的樓船,在分量不變的情況下,讓他們的船樓變得更高。誰要是學了這種造船術,在黃河長江中水戰,居高臨下的優勢定然更明顯,但要是敢來海上,一陣橫風就能把這些船吹翻,如此遼東便愈發無憂矣。”

李素這條損招,也是靈光一閃,想到了後世坐過的那些豪華遊輪,上層建築為什麼能蓋那麼高——比如“鑽石公主號”這種,真上過船的都知道,看上去十幾層樓的客房,其實是U字型甚至回字形排布的,中間是空心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