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章 朝廷不是打打殺殺,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放心,在陳明戰況的奏表中,素自會組織措辭,另外,我們實利撈得也夠多了,有些功勞方面,該模糊還是得模糊,該春秋筆法讓一讓還是得讓,這樣才能減輕朝廷的猜忌。我們只要實利,少圖虛名,適可而止。”

因為是在外人面前,他也不便稱呼劉備“兄”,就喊府君了。

“李校尉真是少年老成,持重謀國。”諸葛珪在一旁插話讚許,隨後趁機話鋒一轉,“既如此,泰山之禍,就更加只是暫時的喘息了,不可能指望劉將軍克竟全功。

我心已死,恐怕也撐不過這幾天了,只能請劉將軍勿辭。我身為郡丞,是不能拋棄百姓逃命的,將軍一定要帶走我的家眷。我若活著,父母在不遠游,瑾兒亮兒不肯與城同殉,豈不是成了不孝?”

話說到這份上,才算是徹底表露了諸葛珪的必死之心,不想掙扎了。

他的泰山郡丞始終沒有朝廷肯來撤他的職,所以他必須盡忠到死,跑都跑不了。

諸葛瑾諸葛亮是不用為朝廷盡忠的,但父親不死他們就得盡孝啊!

大漢朝以孝治天下,舉孝廉查得那麼狠那麼嚴,揹負上一個“臨危拋棄父親”的重大不孝罪名,諸葛瑾諸葛亮這輩子還能做人嘛?

除非是諸葛珪一開始就沒把子女帶在身邊,他們不知道父親要戰死,那還無所謂。已經帶在身邊再趕走,解釋都解釋不過去。

唯有病死,病死了才幹淨,徹底切斷了前者必須忠而後者必須孝的紐帶!

諸葛珪不死就得諸葛家全家死了。

這也絕了劉備希望諸葛珪活下去的幻想。

劉備終於是第一次充分認識到了爬到高位後的“樹欲靜而風不止”。

“沒想到,竟要眼睜睜看著朝廷忠臣放棄求生之念。這朝廷的猜忌、避忌,竟然如此之多,報國真是處處掣肘。”劉備起身長嘆,不能說是黑化吧,但至少是心智又往前略微成熟了一步,更多了幾分經權揣摩之心。

李素靜靜地看著劉備的成長,等他感慨過了,才恰到好處地補上一計:“既然明瞭了諸葛郡丞的以死報國之心,素有一言,倒也不必避諱了。”

諸葛珪眼神一閃,轉向李素:“李校尉足智多謀,請李校尉言之,我相信李校尉定然是為了我們諸葛一門好。”

李素點點頭:“是這樣的,這次我說服臧霸反水、與我們聯手殺烏蘇時,用的說辭,其實就是以‘只要烏蘇一死,劉將軍就再無留在青州的藉口’,來誘導臧霸賣主兼逼走敵人。

不過,此計多少有揣摩朝廷潛例的嫌疑,我要是在表功奏摺上這麼寫,豈不是成了我們在揣摩朝廷的任官擢黜之道?這些話是不好明講的。

既如此,我與劉將軍就只領正面殺敵破賊之功,這離間計的功勞,反正在我們的立場上也無法吹噓,就成全了先生吧。先生身為泰山郡丞、明瞭泰山各路賊寇內部矛盾、恩怨糾葛,所以在知道劉將軍將與烏蘇決戰之後,星夜使計反間了臧霸。

此計如果是出於先生之口,那就是先生‘揣測臧霸會相信劉將軍會從這個角度擔心被朝廷忌憚’,是臧霸以小人之心、信君子之腹,而非劉將軍內心真的如此想。而先生也能在死前收穫一個離間賊寇、使其中一些賊軍反正的定策之功,豈不是兩全其美?”

李素這番計謀,彎彎繞聽起來有點多,正常人可能要多捉摸一會兒。

但諸葛珪和劉備,倒是先後反應了過來。

妙啊!

這樣一來,劉備就是“一心只想殺賊報國”的形象,從頭到尾都沒想過“如果烏蘇死了後我不退兵,朝廷會不會猜忌我”的問題,真正是“心神無二,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

是諸葛珪提醒臧霸、如何才能把劉備逼到“不退兵朝廷就會猜忌他”的境地,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