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章 辱師之仇,九世可報也,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茲的商號裡閒逛,巡視賣書的情況,好像就見過一眼。但這書生應該沒跟我搭話,直接買了好多套書就走了,這能有什麼仇怨?那個壯漢,倒是從未見過。”

關羽冷冷一笑:“等著看便知曉了,我看,那書生身邊別的隨從,都不是咱的親兵對手,所以他昨日就算想找茬,也不敢輕舉妄動,這才請了那壯漢,今日再來——

既如此,我的兵刃也不要露白,就揣一口腰刀,免得對方警覺了。他那牛車,分量就不對,酒罈估計都是空的,但車裡應該藏了兵刃。”

關羽說著,對著牛車的車轍印一努嘴。

李素暗暗佩服,不愧是殺人被通緝流亡多年的,江湖經驗就是豐富,今天恐怕是遇到了關羽的同行了。

想好了應對之策後,李素先上船穿了一件皮甲在身、外面再罩袍,然後默許關羽先把主武器留在船上,故意賣個破綻,只挎一口腰刀、帶著幾個親兵,故意往碼頭邊一條冷僻的無人小巷裡鑽,引誘對方暴露。

反正有關羽在,自己又偷偷穿了皮甲,李素對自己的安全還是有信心的。

他其實更想穿鐵甲,更苟一點,不過鐵甲太寬大,沒法隱藏在衣服裡。

所以李素只能像那些穿了吉利服的人一樣,不得不為了更好的隱蔽性,而忍痛放棄護菊神鍋。

果不其然,李素一行走進小巷,把背後賣給敵人後,那個書生很快帶著僕人從後面堵上來。

不過,後續的發展倒是讓李素有些沒想到,敵方居然是先禮後兵,先跟你講道理:

“站住!你這有辱斯文之輩!今日把話說清楚了,你為何冒人之名、辱我師尊!否則,我可要報辱師之仇了!”

李素聞言轉身,著實驚訝,手也下意識摁住了劍柄,雖然他的劍就是裝飾,拿著也打不過什麼人。

“這位兄臺,你是在跟我說話?令師是誰,我根本就不認識。”

那個書生年約二十,冷哼道:“哼,還說不認識——那你為何冒他之名著書?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乃吳郡顧雍,此番護送恩師回鄉。

這陳留郡中,居然到處販售署名我恩師與什麼鍾繇的《孝義錄》。他從未寫過這種言語俚俗、粗鄙無文的文章,你們冒他之名,豈不是侮辱了他的文采!快說,你既售此書,你是不是便是那個鍾繇賊子!”

李素一陣懵逼,這才反應過來。

原來,《孝義錄》的第三卷,是李素親自寫的,上面也署了李素的名字和鍾繇的名字。因為這一卷有劉備的事蹟,李素必須親自揣摩。

但《孝義錄》的上中兩卷,完全是記載的前人的孝行故事,是拿來水字數、把劉備的事蹟混入其他本朝先賢當中,讓劉備蹭熱度的。

傍名人用的這兩冊,李素就沒親自完全過問了,最多是鍾繇寫的時候給點文風灌水潤色方面的指導性意見。反正這些事蹟本來就是陪襯的。

而鍾繇因為被李素帶壞了,發現了“作者署名傍名人”的好處,所以在寫上中兩卷時,李素明言他自己不需要署名,鍾繇就傍了蔡邕的名聲——當時他給李素的理由是,這裡面一些孝行典故的素材,確實是他早年在太學讀書時,從蔡邕那兒學來的。

這就好比後世寫論文時,素材是別人的,你署名時掛個“某某某對本文也有貢獻”,理論上也沒錯。漢朝人又沒著作權概念,鍾繇直接就蹭了導師的名,模糊處理成合著,以提高書的銷量。

後來書賣出去之後,李素也給過鍾繇一小部分分紅,大約就幾個百分點,所以鍾繇也頗為這波操作竊喜。

沒想到,今天來到這陳留郡襄邑縣,居然被正主找上門來維權了。

李素這套書的措辭還是比較庸俗的,比漢朝時候其他人的故事雜記水很多,從文筆角度來說,頂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