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章 一紙能抵十萬兵(再次五千字大章,追趕主線時間線),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部,漢眷之盛,起於光武,盛於明、章,至今百五十載……”

李素在勸說信中,直接就對比南匈奴和烏桓,被漢朝皇帝重用的歷史。

原來,南匈奴內附的時間,是比烏桓更早的,因為漢武帝的兒子昭帝的時候,匈奴就分裂了,南匈奴就內附當了漢朝的僱傭兵。

但南匈奴當僱傭兵、每年有固定錢拿的好日子,只持續了幾十年。

後來到光武帝中興,漢朝皇帝最信任的僱傭兵民族,就換成了烏桓。

這裡面原因是什麼呢?匈奴單于估計都沒透徹想過,但李素幫他們想了一條:

是因為新莽代漢的時候,南匈奴當時認為西漢氣數已盡,所以也沒打算再為大漢盡忠、跟王莽保持距離。所以等劉秀重興漢室,當然要另外找一派一貫支援他的!

其實說白了,烏桓人也是匈奴當中的一部、再次分裂出來的。

確切地說,烏桓當年就是位於河北的南匈奴。而“光武距河內”,劉秀是從河北起家的,所以他就要把“外族僱傭兵領軍餉”這個好處留給最早支援他的外族嫡系!至於那些王莽代漢時跟著王莽走的,你們就別想再有拿錢當兵的好日子了!

這才有了東漢後來近150年裡,烏桓族每年能領到平均兩億錢的僱傭兵軍費,可以給漢朝拿錢打仗,而南匈奴只有在特別吃緊的時候才能偶爾拿一筆!

150年了,烏桓人為漢朝打了那麼多仗,也累計收了將近300億錢。

把這些歷史分析明白後,李素在信中話鋒一轉:現在,烏桓人短視,無非是因為他們以為漢室即將衰微。可大漢四百年威烈,豈是那麼容易傾頹的?

如今朝中有能有威望的漢室宗親那麼多,就算形勢危急,破而後立的機會也是大得很!

到時候,羌渠單于今日的雪中送炭,便可以至少在為子孫後代再謀一份150年的長遠工資!烏桓人如今不靠譜,你們卻靠譜,等漢室三興、朝廷有錢之後,再要外族僱傭兵,可不就永遠長久僱傭你們了麼!

當然了,李素的具體措辭,還是比較隱晦文雅的,他不會直接寫那些大逆不道的話,只是作為外交騙術,這麼鋪張一下。

劉虞看了之後,臉色也是數變。

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覺得李素這番長遠考慮的話,成功說服羌渠單于的機率太大了!條件也太有誘惑力了!

李素把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的道理寫得太精闢了。

誰讓後世那些欠包工頭專案款,說“忍一忍,現在手頭緊,這個專案你幫我扛過去了,我記得你的人情仗義,後面一輩子的專案都給你做”來勸誘包工頭暫不收錢的開發商,也都是這麼騙人的。

論用外交詐騙暫時穩住對方,漢朝人哪有李素陰呢。

能把“不給錢白漂對方精銳大軍”這種不要臉的事情,寫得如此清新脫俗,這世上恐怕真沒第二個了。

而劉虞的第二個反應,竟然是有些惶恐和不好意思。因為這封信,最終是要以他的口吻去寫給羌渠單于的。

如果按李素的寫,暗示羌渠單于“不要怕漢室衰微、投資到漢室身上的錢回不了本,就算中央不行了,肯定還有漢室宗親三興漢室……”

那他自己就是大宗正,而且是如今宗室中威望最高的,那豈不是在暗示他劉虞能三興漢室?好像有點大逆不道啊……

劉虞掙扎在三,最後還是決定國事為重。

這是給羌渠單于的私信,是為了儘快求援兵,單于看完之後也會燒掉的,稍微措辭露骨一些,也就罷了……

為了天下!劉虞大義凜然地決定不避嫌疑,按李素的寫。

……

第二天,這封信就被劉虞最心腹的密使送走了,信上封了最嚴密的火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