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代人捉刀,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亮也很客氣:“李先生有何貴幹?你那批紙,還要些時日才能出貨,如今還在漚料洗料呢。”
李素往那兒一座:“不是來要紙的,是想問問你這兒有沒有雕工便給的木匠,還有,認不認識京城什麼書法好、又肯收錢幫人寫字的讀書人。”
張亮想了想:“木匠好說,書法是什麼?”
原來如今都還沒有“書法”這個術語概念。
李素清了清嗓子:“就是字寫得漂亮、工整的,最好要跟太學門口刻的石經字跡彷彿。”
張亮這下就理解了:“字寫得漂亮又窮困潦倒、願意幫人代筆的,京師一抓一大把,我隨便幫你找個就是了。
不過,要跟太學門口石經上那些字彷彿……就要難些。那都是蔡議郎的體,當年能隨其學得精妙的,如今多半身居高位,誰肯給人抄寫。”
李素想了想,好像確實是這個道理。
因為蔡邕被罷官回鄉已經十年了,那就意味著京城跟著蔡邕學書法的徒弟,至少是十年前就在太學讀書的。
蔡邕近年來才新收的徒弟,肯定有地位卑微的,但都在吳郡。
比如後來的東吳丞相顧雍,如今應該才十幾歲,他就在吳郡老家服侍蔡邕、跟著蔡邕讀書。顧雍的書法,是蔡邕本人親口承認的“親傳弟子第一”。
包括顧雍的“雍”字就是蔡邕賜的,准許他與老師同音。表字“元嘆”也是蔡邕賜的,本意是“被老師讚歎之人”。
但李素也不能跑到吳郡去找人啊,他要是找得到顧雍,那不直接找蔡邕就行了,還費那個事兒幹嘛。
李素想了想,就降低要求:“咱不要求蔡議郎親傳,只要學得像,哪怕是自學成才的也行,隨便指點一個吧。”
張亮又想了想,這次倒是很快有了建議:“若是如此,倒有一人可以舉薦——此人名叫鍾繇,字元常。蔡議郎下野之前他就在太學了,應該沒什麼機會親傳。但他自習勤勉,至少有九成相似,還經常來我這買紙。
他在太學蹉跎到三十歲才出師,又當了五六年閒職郎官,一直沒有正經差事補闕,仕途不利,所以肯幫人抄寫,開價也不會太高。”
漢朝對剛剛舉上孝廉,或者是剛剛從太學畢業的新官,如果沒有實職出缺,就先放在“郎官”的位置上候補。
換句話說,郎官就是一批每年領三百石俸祿、然後基本沒活幹、留在京師繼續修身深造的宅男。
以京師高昂的物價,沒有別的收好處機會,就靠三百石全家要吃一年,日子還是比較清苦的。如果不是出自有錢人家,或者是當郎官年數久了,就得找點副業補貼家用。
李素聽到鍾繇這個名字,頓時覺得找對人了。
歷史上鍾繇屬於典型的大器晚成,雖然後來官位挺高,但他似乎是在董卓、李郭執政期間,才靠朝臣大量死亡出缺、快速晉升上去的。他仕途的整個輝煌期,都是在遷都長安之後。
如今還是定都雒陽的太平年代,鍾繇就是個需要打工的窮逼郎官,混到三十七八歲了還沒個正經差事。
“多謝指點。”
李素謝了張亮的指點,又順便在甄家商鋪裡買了點禮物,問明鍾繇在京中的住處,然後就派親兵去鍾家送禮邀約。
介紹信就不需要了,因為郎官也不過是三百石的閒職,鍾繇如今地位根本不比李素高多少,只是痴長了二十多年的年紀,李素讓人送禮去見,對方肯定會見。
……
果不其然,李素送禮第二天,鍾繇就讓僕人回禮了,還說隨時恭候。
官員之間,正常的初次拜訪,一般是要提前三天通知,好讓對方有時間準備。
鍾繇只讓李素等了一天,就允許他自便,可見也是窮得沒架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