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誰在此處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可能性∑ 第三死者的被害真相,彈丸論破可能性求和,當誰在此處時,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太複雜了,分屍道具也掌握在收藏家方面。甚至時間上也不允許——偵探案好歹隔了一天,這次的事件幾乎是同時發生的,不存在策劃並實行模仿犯罪的餘裕。
——殺錯人了嗎?本想殺我,結果把她給殺了……不不不,這個想法太不靠譜了。再怎麼說也不存在誤會的要素啊。
——或者電競選手/駭客確實是黑幕?但那樣就太詭異了。江之島、畫家、我、電競選手/駭客,再加上某位現在還在操縱黑白熊的傢伙。黑幕共有五人?這麼多黑幕是要演楚門的世界嗎?
——啊……想和解謎家討論一下。但這些資訊只有我知道,壓根沒法說出口啊。
其他人的視線都集中在解謎家身上,沒人關注預言家此刻的糾結。
預言家順著大家的視線,也是此時才注意到解謎家正在奮筆疾書。
【我們既不知道收藏家方面殺人計劃的細節,也不知道他們調查出了誰是黑幕,有什麼證據證明。倖存的黑幕當然就更加沒法推斷了。】
解謎家先擺出這段文字,然後接著寫到:
【已知的黑幕只有江之島奇運。已知的真相是收藏家方面策劃了分屍殺害黑幕的計劃。所以切入點應該是這個。】
“解謎家認為我們的切入點應該是江之島奇運被殺的事件。因為這是最明確的部分。”預言家道。
【接下來,我來寫。預言家你負責複述我的話。】
“接下來,我負責複述解謎家的話。”
【江之島奇運案的特點是地點問題。一方面,他與另外兩名被分屍者的屍體不在一處;另一方面,另外兩名被分屍者的死亡地點與屍體發現地點不一致,經過了從“收藏家的才能研究教室”到“囚犯的才能研究教室”的屍體轉移,而江之島奇運則仍在原地。】
預言家一字一頓地複述。
催眠師頻頻點頭:“確實,我是很奇怪為什麼畫家和電競選手要轉移屍體,感覺完全沒有必要嘛。”
“催眠師,你走題了。”演繹部提醒。
【因此我開始是在思考電梯的特殊性,譬如電梯門機關,或是電梯運送什麼東西……當然,我覺得這個思路沒錯。只不過我同時意識到了另一個差異點。恐怕那才是最大的特點。】
【江之島奇運是被一個人殺死的。】
“一個”下面打了著重符。
預言家複述完畢,以疑惑的目光看向解謎家。
解謎家回以不解的眼神,寫:【我說得不夠清楚嗎?電競選手和畫家的屍體,都是在預言家和演繹部兩人目擊之後就響起了屍體發現廣播。但江之島奇運的屍體可是有弓道家、劍道家和預言家三號目擊者哦?】
“……啊!”
“別‘啊’了,解謎家她寫了啥啊?”弓道家催促。
“劍道家當時懷疑過弓道家是否為殺害江之島的兇手。因為總共就三人目擊,結果屍體廣播就響了——倘若兇手也算屍體目擊者,那麼兇手就必然在劍道家與弓道家之中。然後黑白熊出來補充解釋說‘兇手本人不算目擊者’,因此證明了弓道家的清白……”預言家快速說道,“但這反過來代表了‘犯罪者僅有一人,或是他的同夥沒有目擊屍體’。”
劍道家和弓道家都偏開頭,顯出欲言又止的樣子。
“……而這顯然與‘收藏家作為共犯,負責肢解死者’的自白矛盾。”短暫的沉默後,弓道家道。
“這麼一來……”劍道家垂下眼睛。
“會是收藏家或者別的什麼人單獨作案嗎?”催眠師笑笑,“或是劍道家和弓道家之中存在合作者?”
【我不認為是單人作案。如果電梯部分存在詭計,這顯然是個多犯人的事件。】解謎家表示。
預言家對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