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誰在此處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章 Ω:導向敗局的遊戲(上),彈丸論破可能性求和,當誰在此處時,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催眠師點頭,迅速接過話題:“‘超高校級的死者’是非常特殊的事件。經過我們開庭的討論,這起事件最特殊之處不是死者的身份或他莫名其妙的死亡;而是‘沒有召開學級裁判’這一事實。”
劍道家應聲:“這違反了自相殘殺遊戲的基礎規則。”
“沒錯。”催眠師配合著再說道:“而現在,既然黑幕都主動露面了,甚至還有新的學裁規則出現。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與死者的……”
“我來說明吧。”東野恭一郎打斷了催眠師的話。
眾人俱是一愣,沒想到這位黑幕這麼主動。
“有關那個新增的規則,其實並沒有看上去那麼滲人——就是那個“備選的投票物件不等於現實的投票物件”——實際上僅僅指的是王馬小吉而已。”東野恭一郎說道,“在投票過程中,‘王馬小吉’的選項會作為‘超高校級的死者’計算。僅此而已。”
一時無人應答。
“反應不過來嗎?”東野恭一郎環視一圈,輕鬆地說出了原本隱藏甚深的情報,“王馬小吉是‘本輪遊戲’才加入的新角色。那麼原本作為第十六人的‘超高校級的死者’自然是‘上一輪遊戲’中被淘汰的倒黴蛋。”
他一邊說著,一邊豎起雙手的食指,指尖抵在一起。
霧切響子提煉出這段話的關鍵部分:“王馬小吉頂替了死者的位置。為了保證投票成立,所以投給王馬的票會視作投給死者的票。”
——“超高校級的死者”與“超高校級的人工智慧”都是自相殘殺遊戲的“第十六人”。他們是替換登場的關係。因此在王馬小吉登場之前死者就消失了。他們佔用同一個名額,自然不可能同時出場。
——這是在“迴圈遊戲”假說出現後提出的推理。是眾人在正式開始學級裁判之前歸納的“死者真相可能性”之一。
弓道家皺眉,忙問:“等等,這是承認了‘迴圈遊戲’?”
“你們不是都知道這事了嗎?”東野恭一郎反問,“我也沒有浪費時間的愛好。如果你們能在最短時間內認清現實並且投票,那自然再好不過。”
預言家提供的資訊輕而易舉地得到了證實,然而這完全讓人開心不起來,反而有種“我們的底牌在對方眼裡一無是處”的感覺。
學級裁判才剛開始,主動權似已落到了東野恭一郎手裡。
“就是說。”囚犯再次開口,“本質上,這是場對‘上一輪自相殘殺遊戲’的學級裁判嗎?”
“說對了。這是上一輪自相殘殺遊戲的延續,而上一輪的十六人就是你們這些人加上死者。如果你們認為死者是自殺的,就投給‘王馬小吉’,不然就投給自己認為的物件就好。”東野恭一郎攤手,“對追加規則的講解就到這裡,都明白了嗎?”
再度無人應答。
——上一輪遊戲中最後的死者。目前真實身份不明,死因不明,僅有一個“超高校級的死者”的代號,情報幾乎為零。現在居然要對此進行學級裁判嗎……
在預言家苦惱之際,解謎家用筆記本敲了敲他,紙上寫著【你認識這個東野恭一郎嗎?】
“不,完全不瞭解……”預言家小聲說道。
——學級裁判開始以來,這名“超絕望級的黑幕”甚至沒正眼看過自己。江之島、畫家和黑白熊好歹都稱自己為“同事”的,為何他完全沒有類似的表示?
——這個“借用江之島奇運人物模型”的傢伙到底是敵是友?
……
——“演劇”。
霧切響子如此想到。
從她自己出現在才囚監獄開始,參與那場學級裁判也好,後續對才囚監獄的搜查也罷。無不充斥著一股“演劇”的感覺。要不是眼前這些人的反應並非演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