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誰在此處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章 Ω:主題二 純粹機率謎題,彈丸論破可能性求和,當誰在此處時,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炸彈是通訊手段,王馬自殺是反向入侵程式世界的計劃的一部分,分屍是對弓道家殺江之島的掩護,屍體位置移動是因為發生了駭客死亡的意外事件,‘受害者是黑幕’純粹是個人喜好。把這些都剝離出去,剩下的才是殺人計劃的本質。”天才一邊咳一邊說。
——就是說多兇手同時下毒的殺人行為。其中因為“同時下藥”、“毒藥唯一”的理由,會出現兇手不明的情況,甚至行兇者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兇手。
預言家的精神還未從“假黑幕猜想”以及“拋屍幸運的記憶”中脫離,單純是下意識地聯想到了學級裁判時的結論。
“就是說‘破不了的案子’嗎?”見天才實在咳得厲害,催眠師插了句嘴。
“不……咳咳,不對。”天才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你們不是已經破解出案件實情了嗎,怎麼會是‘破不了的案子’呢?如果按偵探小說的故事邏輯,瞭解到‘兇手是好幾個人,他們一起執行了殺人行為’就夠了,就可以進入尾聲隨後‘全劇終’了。這起案件是‘破了也沒用的案件’,因為不論案情多麼清晰,最後的投票環節都會變成純粹的機率遊戲。
就算是兇手死者死因都不明的事件,只要兇手最後因為心軟或是別的什麼原因投降,謎題都會喪失它的價值。而且案件越複雜難解,觀眾越是興奮激動。所以案件要儘可能簡單,同時又要儘可能‘堅固’。一旦執行就無法被幹擾,脫離具體執行人的意志,直接導向機率遊戲的結果。
這也就是核心。案件本身的真相併不重要,這是對遊戲規則的挑戰。自相殘殺遊戲的核心是‘學級裁判’,那就讓學級裁判變成無技術可言的賭局。”
“……我大概明白‘賭局’的意思了。總之就是利用遊戲規則不讓遊戲運營舒服吧。”劍道家總結。
天才點頭。
催眠師很惡趣味地補上一句:“可惜計劃失敗了,全部白費。”
“喂催眠師。”弓道家叫住了她,他覺得催眠師有點過分了。
霧切響子倒是能看出來催眠師是在配合天才推進話題——催眠師不一定想明白了天才的計劃,但催眠師看得出來天才接下來的話題方向是什麼。
“這個計劃就算這次成功了也沒有用。如劍道家所言,只是讓遊戲運營‘不舒服’而已。”霧切響子想了想,主動接話,“這個計劃要真的起效,必須要執行多次。這不是一個只執行一遍的計劃。”
天才對霧切響子的發言表示肯定,說道:“這個計劃的另一個要點就在可復現易復現上。複雜的詭計代表條件苛刻或是構成複雜,總之不易復現。一旦案件不是原樣復現,就無法真正有效地衝擊自相殘殺遊戲……”
厲害的傢伙們自顧自地推展話題。他們想得太多也太快了,彷彿樂在其中。預言家心情低落,思維也消極起來。
——難道是我想得太少了嗎?是我的錯?
思維還是無法從“假黑幕”中抽離,再怎麼努力也跟不上他們,理解不了他們想做什麼。
——一直“復現”來“復現”去的,下輪遊戲理應不存在本輪的記憶,天才要怎麼復現這個詭計呢?
天才也正好講到了這個方面:“事實上,最大的難點就在於各輪遊戲間資訊不互通。‘復現’的重點是雙向配合,下一輪遊戲的天才也需要反過來推理這一輪的我們採用了何種詭計,他能想到的最具合理性的答案也會是‘多兇手同時下毒’。因為這種方案執行方便,不確定性小,最適合作為連續復現的載體。”
“道理我都懂。”囚犯說道,“可你說的‘復現’從根本上就不一定會成立,不是嗎?其他輪的天才未必會配合你、未必能配合你。”
“不如說正是因此才要這麼做!”天才極有氣勢地反駁回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