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誰在此處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章 可能性b 言刃,彈丸論破可能性求和,當誰在此處時,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情況下,相當於誰都不知道他的行蹤。”
“對。”
“我們先假設侵入者有開鎖的才能。”
“可以。”
“那話歸原題,既然誰都不知道,代表侵入者也不知道偵探的行蹤。對侵入者來說,他必須考慮‘偵探還在房間裡面’。”
“在不知道偵探行蹤的情況下,他是得這麼考慮。”
“既然‘偵探還在房間裡面’,那麼如果侵入的話,就難免會演變為入室殺人的情況。”
偵探笑著補充:“而入室殺人的痕跡可沒那麼容易抹掉。”
“而‘偵探還在房間裡面’,所以房間的門肯定也是鎖著的。於是,就會暴露出侵入者強行開鎖進入偵探房間的事實。從而暴露侵入者具有開鎖的才能。從竊賊的事就可以看出來,暴露兇手具有開鎖才能,幾乎就宣告了兇手的失敗。於是……”
“於是?”
“於是兇手自然是按兵不動比較好。我不排除兇手半夜裡去偵探門前看看有沒有鎖上的可能性。這是我的漏洞,畢竟只是推測。不過‘半夜去看鎖沒鎖門’這種撞運氣的行為……我覺得可能性也確實不大。”
“沒關係,那如果兇手不具備開鎖的才能呢?”偵探臉上滿是笑意。好在那似乎不是嘲笑,而像是滿足的笑容。
“不用說,只能按兵不動,畢竟開不了門。”
偵探拍了下欄杆,作出總結:“也就是說,如果是第三種可能性的話,兇手就不會輕舉妄動,偵探的陷阱自然也就沒有意義了,甚至偵探都不會被殺。”
“我想說的就是這個!”預言家道,“而偵探已經被殺了。所以反推可得,第三種可能性是站不住腳的……”
“——不,你仍有忽略。不如說你的邏輯還是有點問題。在剛剛提及的第三種可能性中,有可能是兇手偶然撞見樓梯口附近的偵探之後,直接動手殺了偵探。這樣兇手就能確定偵探不在房間裡,放心地去偵探房間了。”
“誒,這個……”
“如何?”
“不,不對,你說的還是不對。”預言家搖頭,“兇器是帶血的高爾夫球杆。兇手刻意使用了第一起案件的兇器,明顯是有備而來,不應該會發生‘偶然撞見→殺人’的劇情。”
“不錯的回答。好了,儘管一路都是‘這樣最有可能’的推測,但你也確實得出了什麼。”偵探道。
……
……
“那天晚上,偵探與什麼人有約。為了應對這次約會,偵探設計了房間的陷阱,並且攜帶高爾夫球杆用以防身。然而防身的嘗試沒有成功,偵探被一擊斃命,乾淨的高爾夫球杆因此掉在了屍體旁邊。”
把這個結論丟擲來的一剎那,預言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眩暈感。
那是即將抵達重點前的眩暈。是一種交織著疲憊與快感的奇特感覺。
精神鬆懈的同時,《加州旅館》果真也跟著響起了。
and in the masters chambers
they gathered for the feast
they stab it with their steely knives
but they just cant kill the beast
“最後呢?如何透過這個結論,佐證‘兇手是我’呢?”警察問。
出乎意料的,警察的話非但沒把預言家拉回現實,反而把預言家推向了更遠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