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章 關東郎中,青囊屍衣,魯班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頭來,滿臉桔皮皺紋,老年斑稠密,但面色卻是紅潤的反常,儘管以前沒有見過面,但乾老大從巽五口中已經得知一二,現在見到了這個祖英,乾老大心下頓生反胃的感覺,師父陽公老僧儘管目的是採陰補陽,但是這種女生男像的老變態怪物,他也竟然下得去傢伙,真是佩服師父敬業啊,乾老大臉上露出了苦笑。
“遠房貴客可是識酒高人?”老祖在二樓之上喊道。
乾老大哈哈一笑道:“關東乾一隻識關東高粱酒。”
“請關東貴客上樓。”老祖叫道。
梅小影領著乾老大三人來到了樓上。
老祖笑呵呵的說道:“請自去酒櫃中取酒。”
乾老大也不推辭,信步來到了靠牆的那排酒櫃前,大致看了看,無非是些瀘州老窖、山西汾酒、貴州茅臺、五糧液之類的,而且玻璃瓶子上面的商標還挺新的,於是微微一笑道:“據聞天門山老祖藏酒無數,原來只不過是從市場上買來的一些常見酒而已。”
老祖臉一紅,支支吾吾道:“那你們關東老客喜飲何種酒呢?”
乾老大說道:“豈不聞,‘喝酒喝凌川,抽菸抽牡丹’麼?自然是錦州同盛金的燒鍋了。”
“錦州同盛金燒鍋?沒聽說過。”老祖搖了搖腦袋道。
乾老大馳騁關東黑道數十年,對關外的燒酒知之甚詳,於是清了清喉嚨,侃侃而談:“清嘉慶六年,錦州城北羅臺子屯滿人高士林開設酒坊,著名的有燒鍋‘龍票’,那是直供朝廷的,屬皇封燒鍋。民國十五年(1926年),張學良將軍籌辦葫蘆島軍港和錦州大學時,曾讚美凌川酒並揮筆寫下‘酒中仙’三字。當年的朱德總司令1954年題詞盛讚:南有茅臺,北有凌川。此酒釀製按滿族傳統工藝,採用紅高粱、薏米、穀子、稗子四種雜糧,以關北馬尾松樹花粉、人參鹿茸粉制粬,粬中加入了26種中草藥,採用木製酒海穴藏,木酒海內壁用鹿血、香油、宣紙裱糊,穴藏三年以上方可出酒,酒出窖後呈微黃,清冽爽口,實乃上上之品啊。”
老祖在一旁聽的是抓而撓腮,面露喜色,不住地嚥著吐沫。
乾老大看在了眼裡,繼續的說下去:“不知老祖可曾聽聞這樣一則秘史,清道光乙巳年間,林則徐禁菸有功,道光皇帝特下旨同盛金燒鍋釀造上等好酒,犒勞禁菸將士。後英軍大舉進攻,被逼無奈的道光皇帝,將林則徐發配伊犁,同時將犒勞禁菸將士的美酒,準備運去贈送英軍討好。關東人硬漢多,同盛金燒鍋掌櫃孟融毅然將此酒密藏於地下,朝廷一怒之下,將抗旨的孟融腰斬。從此,這批美酒究竟藏在何處,遂成千古之謎。”
“啊,此酒竟有如此典故,那酒現在何處?”老祖讚歎不已,突然之間意識到什麼,壓低聲音悄聲問,“你知道那酒藏在哪兒,對不對?”
乾老大微微一笑,道:“正是。”
老祖搓了搓手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道:“怎麼才能弄到那批酒呢?”
乾老大賣開了關子,故作為難狀道:“對方不要錢,只是要……”
“要什麼?”老祖急切的說道。
“唉,說了也沒用,還是算了。”乾老大嘆氣道。
老祖更加著急了,忙不迭的追問道:“說嘛,他們要什麼?”
乾老大說道:“他們要換酒。”
“換酒?”老祖沒想到竟是這樣的條件。
“他們要換年代更早的酒,若是有三百年前明代的酒,他們願以百壇換一罈,條件是沒得說的,可是到哪裡去找明代的酒呢?”乾老大攤開雙手,無奈的說道。
老祖聞言沉默不語,半晌沒有說話。
乾老大知道老祖在進行思想鬥爭,於是在一旁靜靜的冷眼觀察著。
許久,老祖彷彿終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