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節,八零美味人生,聽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他們是住在縣城裡,但是沒什麼積蓄,又被親爹趕了出來,只能在縣城邊租了個小房子,一個客廳放了一張簡陋的床一張圓桌兩個凳子,帶一個衛生間一個小廚房,離縣城中心也遠得很,林靜好要是趕得及下午做飯,這就得趕緊走才行。
林靜好不太認路,大半個小時才走到市場。
早上人多,都是趕集的,林靜好也是第一次來,一路上問了好幾個人,到了才真是感慨這八十年代真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她又在靠南的小縣城,票證正在慢慢停用,這農副產品好買,買的人也多了,跟搶著似的。
很快她也加入了戰鬥,擠來擠去的總算裝滿了籃子,她買了八斤粗麵,兩顆大白菜,土豆胡蘿蔔各十個,又奢侈的買了一斤棗兒,一袋紅糖,五兩豬油,一些蔥薑蒜,剛好兩塊五,這些就夠她和張美蘭吃個七八天了,再多的她也拿不動。
東西多,到了中午林靜好才總算是趕回了家,把籃子放下,隨便蒸了兩個昨天剩下的饅頭,也不就菜,直接咬著吃了。
邊吃邊把買來的菜收拾收拾放好,洗淨了手,倒了一斤面在小瓷盆裡,之後和了水,又加了一小勺豬油,揉成一個麵糰子,把鐵盆往瓷盆上一扣放到一邊,讓面發著先。
兩個饅頭下肚,林靜好全身都是力氣,早上的疲憊也一掃而光。
把一斤紅棗拿出來,林靜好細細洗乾淨,放在大碗裡擱蒸饅頭鍋裡蒸上十五分鐘,拿出來,棗香味兒飄得滿屋都是,不耽擱功夫,她立馬把棗子放在鐵盆裡,把棗核都挑出來,用擀麵杖把棗子搗碎成泥,全部放到炒菜鍋裡。
接下來就是炒餡兒了,雖說是炒,倒是不用油,小火幹炒一下,林靜好往裡面兌了少許水,又少加了一點紅糖,不斷地攪拌直到粘稠,倒入小碗裡頭,也就是滿滿一碗。
做完這一系列的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這兒沒有工具,搗棗兒又是個大工程,耽誤了不少時間。
林靜好加快了手速,立馬在鍋裡倒了一點兒豬油,又拿出麵粉到了三兩進去,中火翻炒,炒成黃金色,出鍋,迅速又添了二兩面粉,揉勻,切成十五份。
條件艱苦,只能用這個代替油酥了。
掀開鐵盆,面發的剛好,林靜好拿出來,也切成十五份,擀成圓皮兒,把油酥裹在中間,用擀麵杖再擀成圓皮兒放回小瓷盆裡頭,依次進行,都包完蓋上鐵蓋醒個十來分鐘,棗泥餡兒也晾涼了。
開始包了!
深吸一口氣,做了這麼多年西點,林靜好別的不說,手藝肯定是沒有問題,把棗泥兒往圓皮兒裡一卷,然後放在案板上擀成一個餅狀,連著中心點再邊緣按份劃上十二刀,像十二個小花瓣,在扭轉一下,讓棗泥兒那面朝上,看著就跟真花似的。
算著張美蘭快回來了,林靜好把鐵鍋預熱,鍋面上薄薄的刷一層豬油,小火,手放在鍋上稍微冒著一些熱氣,她趕忙用筷子夾了一個做好的小花兒放在鍋裡煎上,不等翻面又放上第二個,她家就這一口鍋,雖然不是平底的,但是一次也能煎三個。
為了省油,林靜好也是算著面積塗的,倒是剛剛好,挨個兒翻面,林靜好調整火候,為了趕時間,只好一會兒中火一會兒小火,不一會兒鍋裡的小花就變成金黃色的,棗香味兒也飄了出來,林靜好聞著這個味兒,雖然和烤出來的有些不同,但也著實是香的。
煎好這十五個棗花酥,林靜好摞著放到盤子裡頭,擺的好看點,連忙又把饅頭熱了一下,切了幾片白菜翻炒了一下出了鍋,剛端上桌,就看見張美蘭又垂頭喪氣的進了門。
張美蘭原本就沒有工上,在家帶孩子做家務伺候林靜好她奶,收入一直都靠著林靜好那個不著調的爹,她爹在廠子裡頭是個小領導,分了房,一個月能拿上六十塊錢,足夠他們一家四口吃喝拉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