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蕩墨爾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一對蠟燭的價值,邂逅調香師,飄蕩墨爾本,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2001年1月10日,左建設做了一個決定,就是不再接這一年除夕之前的單。
如果來下單的人實在是不願意就這麼回去,那可以預定02年的年燭,預定的人,左建設就送一對年燭。另外,已經接的訂單,全部原價出售不做漲價。
左建設到底是個實在的生意人,他壓根沒有坐地起價的打算。
左建設不漲價的決定,讓那些原本已經下了訂單,以為需要漲價才能拿到貨,和原本沒有下單以為加錢就能拿到貨的人都頗感意外。
其實左建設也不是覺得,他賣東西不可以漲價,他只是覺得年燭做的是信仰的生意,他不想賣的太貴,覺得那是對信仰的褻瀆。
左建設的決定,雖然不能說是皆大歡喜,但至少大家都沒有空手而歸。
都說運輸村已經沒有運力,這些下了2002年訂單的人是怎麼把送的那對年燭帶回去的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坐火車。
這麼說來左再和她爸爸也實在是太笨了,1998年那會兒,他們倆第一對年燭可是找了兩輛貨車才給運出去的。
這裡就要說說溫州這個小城市的歷史。
溫州這地方交通極其閉塞,90年之前,要鐵路,鐵路沒有,要機場,機場也沒有(對,就是左再出生的1990年不是1890年)。
改革開放之前的溫州,那就是個窮的叮噹響的地方。溫州人會做生意,那都是給窮怕了。
80年代,溫州那些趕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出去賺了些錢回來的人,就非常希望改善家鄉的交通。
溫州四面都是山,鐵路一時半會兒沒辦法建,所以,溫州人就想要一個機場。
可是,那個年代,國家給建機場的,那都得是省會城市之類的,像溫州這樣的小城市,國家是不可能給錢建的。
國家不給錢,怎麼辦?那就自己出錢建。80年代,沒花國家一分錢,溫州人自己出錢給自己建了一個機場,1990年7月,溫州機場正式通航。
1997年7月,溫州才通了火車。
所以說,溫州能出一個著名的運輸村,那都是有歷史原因的。
因此,1998年初,拿貨車運蠟燭也就不難理解了,剛剛開通的火車,沒有什麼運力不說,還沒有什麼空餘車皮。
這樣的情況,沒幾年就有所改變了。
雖然朱塗村還有好些人在跑運輸,但是再也不復1997年之前的盛況了,很多最早做運輸的人,都賺夠了錢,然後轉行,搬到市裡面去住了,左建設的小舅子們就位列其中。
到了2001年,左建設大部分的貨也已經改鐵路運了,他之所以還需要很多貨車。是因為買家都要集中在過年之前拿到年燭。
2001年沒有大年三十,年二九就過年了,所以元旦下單,1月23日之前就要送到,光靠火車也是搞不定的。
因為“年燭”是緊俏貨,所有的買家都早早地把貨款交齊了,深怕拿不到貨,就連預定2002年年燭的人都忙著交訂金。
已經買到2001年年燭的人也不甘落後,因為交了2002年的錢,現在就可以帶一對年燭回去,那可就是能給大家看的“樣品”啊。
買家這麼積極交錢,著實把左建設也嚇了一條,原來人家找他買蠟燭,都是先拿貨,人家賣完了再要找他的時候才結賬。
2000年左建設光賣年燭的收入就有兩百萬,那時候他的年燭都還不是廣為人知的,那2001年是什麼情況呢?
這一年的訂單量和2000年已經不是一個量級的,可是大部分的訂單都集中在元旦之後,左建設之前也沒有想到過。
訂單再多,產量有限,2001年1月之前他賺的錢和上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