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有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1章 殺向日本,香港首富一哥,思想有毒,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46年,威廉肖克利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了pN結型電晶體,並在美國矽谷建立了第一家半導體企業。
到了50年代,索尼Sony集團的創始人盛田昭夫在美國出差的時候,瞭解到了電晶體這項技術。
當時盛田昭夫馬上就想到了要把電晶體技術用在最熱門的科技產品收音機上,所以在日本的新產品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市場的熱烈歡迎。
到了1959年,日本光是收音機這一產品,便向美國出口了400萬臺。
也就是這一年,美國德州儀器的工程師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 發明了積體電路。
Ibm根據積體電路技術和半導體技術,研發出了一款用於計算機的記憶體晶片,當時的晶片技術主要服務物件還是主要是軍方。
等到了1965年的時候,日本向美國出口的收音機已經達到2400萬臺,美國人認為收音機是低端產業,故此就沒怎麼放在心上。
日本半導體技術在收音機的掩護下突飛猛進,繼美國之後,日本也弄出了積體電路。
雖然技術上還沒有美國先進,但是日本生產的積體電路價格成本低,質量也還都不錯。
日本的積體電路出口產業,開始崛起,到了70年代的時候,美國發現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已經很高了,決定要治一治日本。
自古以來,掌握了核心尖端科技的國家才能保持較高的競爭力,要想保持美國的經濟地位,首先要把日本的高科技產業打垮。
到了1972年之時,美國藉口卡西歐公司違反《反傾銷》法案,開始禁止向日本出口半導體產品的核心材料Ic,卡西歐原先佔據了美國電子產品市場的80%份額,結果被美國搞了一出後,猛降到27%。
日本人也硬氣,美國人不給核心原料,那就自己造。
由國家牽頭,幾個半導體大企業聯手開發搞科研,人才和技術互通有無,在這樣的研發模式下,很快,東芝、三菱、富士通、NEc的晶片技術就獲得了突破。
到了1980年的時候,美國惠普公司經過測試後發現,日本晶片的良品率竟然超過了美國,而且在技術上也不太落後。
就這樣,日本的晶片和電子產品再一次席捲整個行業。
眼看日本的晶片和電子產品技術就要超過美國了,美國政客慌了,開始搞事情,弄出了一個“301調查”。
簡單點說就是美國可以透過這個調查,合法合規的單方面對日本的半導體產品進行限制,徵收額外的關稅、限制進口等等。
僅僅限制出口,這顯然還不夠,美國的FbI假扮Ibm的員工。
然後故意把Ibm的秘密技術檔案售賣給日本日立公司的工程師,當日本工程師上鉤後,美國立馬起訴日本公司“竊取美國技術”。
日本日立和三菱企業,被美國的這一招搞得元氣大傷,但這依然沒能擋住日本半導體晶片產品的迅猛發展。
所以說小日本真是打不死的小強。
1985年,日本不止在經濟上,出口上完全超過美國。
在半導體晶片產業市場全球份額,第一次超過美國,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美國忍不住了。
所以說還好就是藍衫科技現在的體量沒有達到一個國家的能力,一旦佔比太大,同樣會被老美打壓。
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有所保障。
所以與各國的關係就是重點。
......
1985年9月的一天晚上,美中情局特工叛逃蘇聯,當夜,克格勃全體人員荷槍實彈,突然全市大搜捕,一夜竟捕獲20多名美國特工!
19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