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章:寶藏疑蹤,江山密碼,指點江山,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跟著李大娘向院子的西北角的一間房子走去,看那建築樣式應該是吳家的偏房。我朝跟在後面的吳茜一連使了好幾個眼色,示意她避避嫌。有些事情,知道的人太多也不好。奈何這個丫頭卻故意裝作沒看見,眼睛一路東張西望,就是不看我。
我只得放慢腳步和吳茜平行,壓低聲音道:“喂!你難道連一點非言勿聽的覺悟也沒有麼?”
吳茜道:“朱大哥,我才不稀罕聽你們說什麼呢!我跟著你是為你好!”我連忙問其緣由,吳茜卻閉上了嘴再也不作聲了。
好吧!我承認我被她打敗了,這裡是吳家的地盤,吳茜喜歡上哪裡就上哪裡,我一個外人根本干涉不了。
到了偏旁,李大娘似乎不在意吳茜的存在,說道:“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俺記得很清楚,那天是清明節,俺外出去祭拜過世的公公……"
李大娘挎著裝滿元寶蠟燭的籃子去了村外的三岔路口,尋了一塊空地點上蠟燭,自打嫁給李大爺後,每年的清明節,她就以這種方式祭拜公公。
李大娘的公公之所以沒有墳頭,是因為他沒有留下屍首。在六十年前,他本人拉響了手榴彈和抓他的侵華日軍同歸於盡了。後來打掃戰場時,鄉親們沒有發現他的屍首。
李大娘的婆婆大哭了一場,給丈夫立了一座衣冠冢。後來有一年暴發了泥石流,把衣冠冢也衝沒了。
面對這種情況,李家一合計,乾脆不再重修墳頭,清明節的上墳就改為在村頭的三岔路口祭拜,生於斯葬於斯,他老人家已和這片土地融為一體,應該不會責怪後人不孝敬……
李大娘祭拜完公公,見時間還早,心想著摘點野菜回去換換口味。她就順著一條山溝向上遊走去——這條山溝就是那場沖走她公公衣冠冢的泥石流沖刷出來的。
山溝間清水潺潺,在亂石間來回穿梭,雖然已是暮春,那溪水卻依然冰涼刺骨,李大娘在石頭尖上閃騰轉挪著,要是打溼了鞋子就不好了。
李大娘突然感覺到一道綠光一閃而過,她起初沒在意,以為是眼花了。剛一挪動腳,那綠光再次映入李大娘的眼睛,李大娘欣喜的看到,在亂石中間靜靜的臥著一塊綠色的小石頭……
“完了?"我見李大娘沒有再說下去,連忙追問道。
李大娘點點頭,說道:“俺見那石頭翠綠欲滴,心下歡喜,便揀了回去給俺兒子玩耍——你見過的,就是剛才那個臭小子——俺老伴回來後見了說這是寶貝,便小心收藏了……"
我心中一動,李大娘的兒子也就是那個李師兄的年齡和我相仿,他們母子的年齡怎麼如此懸殊?後來我才知道李大娘老蚌生珠,五十多歲了喜得佳兒。這李師兄打小就體弱多病,李大娘咬咬牙,將他送進了吳家習武,以圖強身健體。此是後話,這裡不再羅嗦。
我想了想說:“大娘,您還記得那條山溝的位置麼?"
李大娘立刻警惕地看著我:“小夥子,你打聽這個幹嘛?“
我有些啼笑皆非,這李大娘肯定把我當成妄想不勞而獲的人了,想著在那裡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撿到同樣的寶貝。
我只好隨便編了一個謊:“我在寫一本關於奄國寶藏的小說,您提供的素材很符合我小說中的情節,所以我多問了一句,嗯,大娘,您可知那山溝的地名?"
李大娘對我的胡諂信以為真,笑道:“想不到你還是個大作家,文武雙全,難得!那地名倒是沒有,不過它屬於迴音山的範圍……"
我聞言有些失望,在李大娘的敘述中,根本找不到有關缺鹿山和烤鹿山的資訊。在我的猜想當中,李大爺手上的寶貝應該是那兩座山爆發泥石流時,藏寶地點崩塌,少數寶貝順著泥石流被衝到了外面……
不過我慶幸的是這只是我的猜想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