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再會田水民,江山密碼,指點江山,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和楊寶佳剛回到家裡,就遭到父親劈頭蓋臉的訓斥:“臭小子,你們兩個人一夜未歸上哪裡去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拐帶著人家的女兒私奔了……楊叔叔急的一夜也沒有睡覺。”
我說:“爸,你先消消氣……”接著我就把這一天一夜所經歷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父親說:“說完了沒有?”
“完了……”
“哼!我早就告訴你,沒事不要亂跑,我怎麼聽怎麼都覺得是你編的謊話,佳佳你別插嘴,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你少給他打掩護……"
“朱叔叔……”楊寶佳面子薄,不好意思叫爸:“你看,這是什麼?”她從兜裡摸出一樣東西,遞到父親手裡。
那東西赫然是從通道中撿來的三八大蓋的子彈殼。
父親作為上過戰場的老兵,拿眼一瞧就知道那是貨真價實的彈殼。他沉默了半晌才說:“這件事你們不要對外人說,記住,你們就當作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佳佳,你先回去吧!你爸快急死了,對了,你隨便找個理由應付一下你媽,這件事情也不能讓他知道。"
父親拉著我進入爺爺的房間,“爸,衛國無意間闖入咱們家族的禁地……”
“唉!該來的終究要來,讓衛國知道了也好,衛國,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就問吧!”爺爺說。
我確實有許許多多的疑問,可千頭萬緒又不知從哪裡先說起。“爺爺,為什麼朱家祠堂門樓和奄王陵墓的門樓建築風格一樣的?"我丟擲了第一個問題。
“相傳,我們朱氏先祖在三千多年以前曾官拜奄國殿前鎮威大將軍,率軍民來到古浙江地區。"爺爺含糊其辭的說:“後來周邊的諸候國對奄國虎視耽耽,當時弱小的奄國被迫兵分多路應對諸候國的威脅,奄王為鼓舞士氣親自掛帥統領三軍,奄王在一次交戰不慎中箭不治而亡,奄國隨及滅亡,對奄王忠心耿耿的先祖,為了奄王能體面的下葬,為了奄國老百姓免遭屠殺,同意了敵國要他投降的要求。前提條件就是給奄王風光大葬。敵國當時也不想再打下去了,先祖的要求正好給敵國一個體面結束戰爭的理由。不過為了防止奄國死灰復燃,敵國附加了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要求先祖自行了斷……修建陵墓的工匠和老百姓被先祖的忠義感動,在奄王墓室外又修了先祖的陵墓……"
“等等,"我說:“古代封建等級森嚴,做臣子的怎麼能和天子葬在一起呢?”
“咳!國都沒有了,誰還會在意那些等級?"爺爺不滿的瞪了我一眼:“虧你還是歷史系畢業的……"
“那時,先祖的陵墓曰墓祠;在古代,民間不得立祠,即使要立,也只能立墓祠。後來到了南宋,朱熹著《家禮》一書立祠堂之制,從此墓祠歸為祠堂分支。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老百姓還不能立祠。到明代嘉靖年間才放寬限制,“許民間皆聯宗立廟”,後來又出現了另一種祠堂叫家廟,是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稱“家廟”,其餘通稱宗祠。"爺爺一口氣向我詳細解釋道:“後人就按照先祖墓祠的樣式在明朝年間修建了朱氏宗祠。”
“不對呀!”我說:“先祖的墓祠門樓風格在三千多年以前根本不存在,以當時的人力和技術不可能掌握明朝時期的建築風格。”
“這墓祠,是明朝時期我們朱氏後人修建的。"爺爺平靜的說:“嚴格來說是守陵人修的。"
這句話的資訊量實在太大了,我突然想到從奄王墓室出來後碰到的那個人:“爺爺,你是說朱氏後人是守陵人?"
“這個你去問福伯吧,他是朱氏族長,我知道的東西他一定知道。但他知道的東西我不一定知道。"爺爺的話中充滿玄機。
我想了想,又丟擲第二個問題:“爺爺,我已見到朱氏始祖的雕像,它手上好像有什麼東西,後來被人拿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