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薇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節,國色生輝,八月薇妮,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趙世禛竟能說服方家用這一招……可謂是釜底抽薪,壯士扼腕,也的確唯有這樣,才能彌補方傢俬用海船佳木的大逆之罪。
溫益卿道:“這樣的功勞,自然就可以把先前‘誤’用了海船良木的過錯給壓過去了。所以張公公才也肯賣他們這個面子,因為張恆知道,能修運河,皇上一定會高興的。但方家的錯揭過去了,誰來承擔海船一案的罪過,就憑那幾個子虛烏有的賊匪?大頭當然還在工部。”
的確是這個道理。皇帝的性子就是這樣,一旦有人滿足了他的心願,那原本那份不悅之意自然就傾瀉到另一方,完全不管那方是否無辜。
溫益卿皺眉:“而且如今雖然有些備用木料,工部又從各地緊急調運,但是每一處的木材都是有限的,這種拆了東牆補西牆的法子如何能長久?運輸的錢,以後再補充木料的錢又從哪裡出?上次為了從四川湖廣採伐木料,戶部已經叫苦連天了,如今又引發這些多花錢的地方,最終的重擔還不是落在工部?”
思忖再三,闌珊道:“之前殿下無意中的確跟我說過,造船局的那個宋文書是個重要人物,可惜他自盡身亡了,不過他臨死之前透露過,說他背後是我不能惹的人,今晚上殿下親自出外,也是因為宋文書被捉拿後引發了打草驚蛇的效果,所以,如果殿下能夠拿住那背後的人,這件事未必就是工部的責任。”
溫益卿道:“那你知不知道那個不能惹的背後勢力是什麼人?”
“我如何知道。”
溫益卿道:“海擎方家在浙海的勢力不容小覷,浙海總兵都要賣他們家幾分顏面,而據我所知,方家每年跟京城來往的銀兩,有數萬之巨,方家在海擎自然有良田千畝,府內的商號無數,但是每年這樣大的錢財來往,只怕已經超出了他們家的能力。”
闌珊一陣惡寒:“溫大人……這是真的?”
溫益卿不答,只是繼續說道:“海船的營造本來順風順水,突然付之一炬,毫無對證,但是百萬兩銀子卻因而付於東流了,你跟江為功不是發現了灰燼中有松木嗎?你們也知道,所謂仿船也早不知所蹤,那麼,你覺著事情會不會是這樣,有人故意造了仿船,然後勾結海匪,燒燬仿船,實則把所有的木料都收歸囊中,本來他們自詡事情做的機密,只要推給工部就行了,但他們低估了楊大人跟司禮監的關係,也沒想到太子居然也會同意暫時不上報,反而派了人來調查,他們這才慌了手腳。”
這種推理似乎也合情合理。
溫益卿冷笑:“你方才說等榮王殿下拿下幕後之人,但我覺著,照這個情形,那幕後之人未必會給找出來,就算找出來,那數百萬兩的銀子從哪裡出,百年難得的木料從哪裡找!”
說到這裡闌珊突然明白了楊時毅的意思,這件事顯然不能善了,必須有一個大頭出去平息皇帝的怒火,如今海擎方家顯出御賜封地,他們顯然可以撇清出去了,但是楊時毅不允許這樣做,而且如果真的把責任歸於方家,那太子妃以及東宮太子顯然也會被連累其中,這才是楊時毅的真正打算。
所以他特派了溫益卿來處理此事,現在不管趙世禛那邊有什麼收穫,工部跟代表東宮的榮王之間,一定會有一場博弈。
溫益卿雖然長途跋涉而來,卻竟然不肯立刻休息,叫老杜送了些近來的賬簿以及文書等,在燈下一一親自細看。
闌珊本以為他問完了話後就會讓自己退下,誰知他竟不吱聲,闌珊站了半個時辰,實在累極了,忍不住開口:“溫郎中……”
溫益卿抬眸,那眼神倒像是才發現她還在這裡站著一樣:“怎麼了?”
“要是沒別的事,能不能容我告退?”
“不能。”溫益卿回答的十分乾脆。
闌珊很吃驚:“為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