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胖子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假公濟私,我在大唐送外賣,吃貨胖子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日水車安座落成儀式後,高士廉便與竇軌商議過捐書一事。
當竇軌聽聞高士廉承諾,一個月內,便可交付十萬卷《論語》與《孝經》,立即點頭答應了下來。
雖然竇軌也不相信,高士廉真能在月餘時間內,制書十萬卷,但他卻也無所謂。
若是一個月後,高士廉拿不出那麼多書,他再向高士廉索要銅錢便是了,難道高士廉還能不給他?
所以竇軌答應的相當痛快。
竇軌首肯後,宮保便一頭扎進了工匠坊,開始與雷工匠一起,研究起雕版印刷術來。
其實原本宮保也想過,要不要一次到位,將活字印刷術給搞出來。
但仔細思量後,他還是將這想法給打消掉了。
故而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要先進許多,但卻也有它的弊端在其中。
歷史上,宋代便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直到我大清,卻還在依舊在大量使用雕版印刷,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即便我大清,出現了銅鑄活字,但印刷的書籍裡面,活字印刷的數量,也僅僅佔到了總印書量的百分之二左右。
雕版印刷能夠擊敗活字印刷,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活字製作不易。
要製作能夠印刷清晰,經久耐用的活字,非金屬不可。而要在大唐,無論是銅還是其他金屬,鑄造雕刻成活字,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其次是要用活字印刷排版,工匠就必須識字,否則根本無法完成排版校對工作。
而大唐這坑爹的識字率,那就不用提了。
偌大的益州大都督府工匠坊,數百名工匠,也就只有雷工匠這位梓人識字。
宮保他總不能去找幾位讀書人,來工坊排版做工吧?那根本就不現實。
而雕版的工匠,卻不用識字,只需要根據貼上在木板上的文稿雕刻便是,雕刻文章與刻花沒有什麼區別。
僅此一點,便決定了宮保要印製《論語》與《孝經》,就只能才用雕版印刷。
印書用的手稿,宮保自然要“假公濟私”一番。
十萬冊書,要捐贈到全大唐三百六十州。
想一想,每個州的蒙童,啟蒙的書籍,甚至用以臨摹抄寫的字型,皆是某人親筆書寫,這對於大唐讀書人而言,是何等榮耀?
這種好事,宮保自然要照顧自己師長王珪。
他自從拜了王珪為師,如今與王珪可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宮保既然自己不願意去當什麼職事官,那自然要為師長“造名”。王珪名氣越大,官職越高,他這做弟子的,好處才更多。
即便是王珪這般人物,在聽聞過宮保的打算後,也激動得不能自已。
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能夠著書立作,即便對於王珪,也是極大的誘惑。
雖然抄寫《論語》、《孝經》並非王珪三立,但能讓全天下的蒙童,誦讀自己謄抄的經書,臨摹自己的筆跡,卻也同樣是莫大的榮耀。
畢竟雕版印刷還有一個好處,便是無論印製多少本,那書上字跡,都與王珪親筆書寫,沒有什麼兩樣。
為此,王珪狠狠的誇獎了一番宮保,幾乎要將自己這弟子給誇上天去了。
這讓宮保不禁有些汗顏,尼瑪,當初自己將水車的功勞讓給王珪,也沒見老頭這般激動。
宮保請王珪,按照線裝書的尺寸大小,以蠅頭小楷精心謄抄了一套《論語》與《孝經》出來。
王珪為了抄寫經書,連縣衙的公務都交給了縣丞他們去處理,自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用了整整三日功夫,一絲不苟,一筆一劃的抄寫了完了兩本經書。
《論語》字,《孝經》2369字,一共一萬四千多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