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翊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非小眾景點杭州,我被大獎砸中了,張翊可,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提起杭州 ,你腦海裡會想起什麼?西湖,雷峰塔,靈隱寺?白素貞,許仙,法海?斷橋殘雪,三潭印月, 平湖秋月?
在杭州的這幾天,給林薇的感覺就是無比的放鬆和清靜。
在九溪煙樹的雨天喝杯西湖龍井 ;在杭州宋城景區逛吃逛吃,看看錶演;在西湖廬驛酒店的小院裡挖著西瓜;在傍晚的西湖邊看雷峰夕照。
林薇一行早上出發到杭州 ,午餐時間,已經坐在九溪煙樹的一家茶樓裡,靜看雨落屋簷了。去九溪煙樹的那條路,青翠欲滴,很是養眼。
九溪煙樹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俗稱“九溪十八澗”,位於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壠下。一路重巒疊嶂,茶園散處,峰迴路轉,流水潺潺,山鳥嚶嚶。
去九溪煙樹,雨天是極好的。
站在那裡,看雲霧在山間虛無縹緲。溪流、茶園、迷霧、 青川 ···林薇最喜歡的是,這裡的安靜。
“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夜湖。”雖是夏天,這裡竟有一些涼意。
坐下來,飲一杯西湖龍井 ,點三兩小菜。深林茶社,農家的小院,悠哉悠哉。
九溪並非這裡有九條溪流,古時候人們常喜歡用“九”字來表示數量的眾多。其實,這座山區的溪流一路上穿林繞麓,不知匯合了多少細流。
去九溪煙樹的路上,經過一片又一片的茶園,茶香肆溢。
到九溪煙樹的石碑處有岔路,一條通往龍井村,一條通往楊梅嶺。即使林薇他們是在暑假到的這裡,但遊客也並沒有特別多,算是鬧中取靜的好地方!
西湖周邊的小眾景點都位於西湖周圍的山中,基本是相連的,從九溪煙樹一直往前走,就到了龍井村,顧名思義這裡盛產龍井茶,基本是當地居民自己家的茶園,採了來賣。
正巧林薇最喜龍井的味道,買了不少製作好的龍井茶。
從 龍井村順著小路下山,遇到了中國茶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以茶文化為主線,每一個展館都從一個角度,從古至今,用文字、圖片、器物、場景等描繪了茶葉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館區內的“中華茶文化展”由茶史、茶萃、茶事、茶具和茶俗五個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絡的展示空間組成。茶史廳以茶文化發展為主線,重點突出唐代宮廷茶文化、宋代世俗茶文化、明清茶馬古道等幾大亮點。
茶萃廳以六大茶類及再加工茶的實物展示為主,並輔以多媒體視聽手段。茶事廳透過茶樹生長環境、茶葉加工、不同茶類沖泡及茶葉綜合利用及茶與健康等內容來展示茶葉。茶具廳主要展示中國的歷代茶具珍品,以精品陳列為展示理念。茶俗廳以場景為主要表現手法,展示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關於茶的風俗習慣。
茶源於中國,傳於世界。在經歷了生羹煮飲,從藥用、食用到飲用的過程後,茶被融入一個個場景,漢代原始瓷灶、唐代金銀宮廷茶具、宋代文人鬥茶方式、明清飲茶演變、近現代茶學發展都在這裡一一展示。
這個展廳,透過展示茶飲用方式演變,茶文化歷史遺蹟,有關茶的詩詞歌賦和茶學專著,將茶葉在各個時代生活中的細節一一勾勒。
--- 茶萃廳 ---
這裡陳列著這來自於雲南的普洱茶磚,還有直徑超過一米的金瓜茶,都是收藏在茶萃廳裡的大傢伙。
在這個展廳,觀眾可以找到一百多種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六大茶類及再加工茶類,並且都有實樣陳列在這裡,集中展現了中國茶人的智慧。
--- 茶事廳 ---
陸羽《茶經》把普通茶事升級為美妙的文化技藝,並提出了茶道主張。無論是之前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